核心价值观建设要为凝心聚力做好文章(2)

核心价值观建设要为凝心聚力做好文章(2)

摘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也更有利于广大青年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感,认识到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砖加瓦,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正能量,为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点赞”。

核心价值观重在建设重在取得实效

价值观建设首先要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国家建设、社会建设最宏大的“叙事”,如何既做大又分好“蛋糕”,是我们价值观建设必须回答的“真问题”。价值观建设也要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创造性转化”,深入挖掘和研究阐发其中的优秀成分,开发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使得中华民族精神命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为支撑,不断深化价值观建设的文化根基和国民认同。

价值观建设还要吸收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习近平2014年5月22日同外国专家座谈时的讲话),在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地位和精神引领的同时,也要与各种社会思潮有更广泛的交流、更积极的交融和更令人信服的交锋。

我们的价值观建设是“自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蕴涵着以人为本、发展优先、社会和谐、国家富强、天下为怀等丰富内涵,它们构成了我们对于自己所走的道路、所创立的理论和制度的自信。中国开放了,形形色色的东西肯定会进来,要本着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态度,增强主旋律思想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防止在与各种社会思潮的互动碰撞中随波逐流、进退失据,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所应具备的思想素质和自信心。

我们的价值观建设是“包容”的。当代中国,各种社会思潮与主流意识形态有交流交融也有交锋,必须最大限度地凝聚思想共识,还要有选择地吸纳、消化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成果来服务于上述目标。“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习近平2014年3月2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对大量属于思想认识的问题,不能靠围追堵截,也不能罔顾现实自说自话,而要通过充分说理赢得人心聚集的最大公约数。

我们的价值观建设是“中道”的。各种社会思潮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这就要求我们取长补短,举一反三,中道取胜,特别要警惕极端的、偏激的思想干扰。在坚守红色地带、敢抓敢管黑色地带的同时,还要大张旗鼓地争取灰色地带。思想引领既要坚决,又要“适度”;既要保持坚定的思想立场,也要讲求对话交流的艺术。

我们的价值观建设是“创新”的。“四个全面”展开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而实现中国梦的新蓝图,我们宣传思想工作中的理论研究、话语体系、表达方式、传播手段等,都要主动求“变”创新,主动利用新的传播手段,打造主流思想传播的新理念、新形象、新渠道、新载体。

(作者系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专家,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