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庭华:孔子思想与做人做事做官(3)

摘要:如何做人做事做官,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孔子是伟大的道德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符号,他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做人做事做官的思想,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至今影响着中国人的道德观、价值观和文化观。了解孔子关于做人做事做官的思想,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人文情怀或道德修养。

三个月以后,孔子遭到了鲁定公的冷落。当时齐国看到鲁国日益强大,就想了个美人计,给鲁国的国君送了80个美女,离间了鲁定公对孔子的信任。鲁定公收到齐国送来的80个美女,整天不理朝政,吃喝玩乐。孔子的政治主张是要恢复周礼,要使国家强盛起来,但国王不理朝政,国家肯定会完蛋,所以他自己就走了。

由于鲁定公对孔子不信任,再加上这个国家与自己的政治主张南辕北辙,在55岁的时候,为了实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孔子离开了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的艰难生涯。离开鲁国的时候,孔子曾感慨道,听信妇人之言,国君就会失掉真正的贤人,接近宠爱娇艳的妇人,可以招致国破家亡,游哉游哉,我只好出游于江湖,打发余生。

孔子周游列国是从鲁国出发,大致走了卫国、曹国、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地。现如今大致路线曲阜——菏泽——长垣——商丘——夏邑——淮阳——周口——上蔡——罗山,然后原路返回。从55岁到68岁,孔子带着他的若干亲近弟子,用了十四年的时间在鲁国周边游历。

到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晚年的孔子一方面专心致力古代文献的整理,如删修《春秋》、为《易经》作传、整理《诗经》等;另一方面继续授徒教学。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下面我们讲孔子关于做人做事做官的主要观点。

、做君子,不做小人——建设“君子”式的道德精神家园

以德修身,是孔子道德思想体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换一句话说,就是如何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孔子对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他的关于立身做人的思想,就是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对当代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价值。

做君子,不做小人,是孔子提出的一个崇高的人生目标。如果单从言论上判断,可以说,孔子是二千五百多年以前的一位“雷锋”式的文化名人,为什么?因为,孔子“对人生有深度的了解,对做人道理,也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全部《论语》,堆满了格言”“一部论语堆满了格言和统御之术警世之训,影响旷远。”(柏杨著:《丑陋的中国人》,第142-143页,古吴轩出版社,2004年8月版)《论语》中的孔子,就是一个思想缜密深沉、举止庄重从容、学而不厌、循循善诱、博学多才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之长者形象。黑格尔在《哲学讲演录》中也说,《论语》中只有“常识道德”,思辨的哲学一点也没有,只有一些善良的、道德的教训。虽然柏杨、黑格尔的说法含有偏激的情绪,说得过分、片面了一点,但反映了《论语》的主要思想主题,是倾向于伦理思想和人生的道德修养。因此,我把孔子称做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道德思想家。作为个人修身,提高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孔子的《论语》无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百科全书性质的人生教科书。

 (一)君子是优良道德全面发展的人

孔子根据自己的道德标准,把人分为两大类:君子与小人。孔子关于君子与小人的论述非常多,一部《论语》直接论述君子和小人的有43条之多。他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不同方面谈及君子与小人。孔子对“君子”这个概念,自己也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和界定,比如:君子淡定坦然而不骄傲,小人骄傲自大却不坦然(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第十三第26章》);君子庄重,爱学习,不自以为是;恪守诚信;不与道德低劣的人交往,有错必改(君子不重则不威;学而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第一第8章》);君子能懂道义,小人只懂财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第四第16章》);君子能严格要求自己,小人则苛求于别人(子曰:“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第十五第21章》)……等等,不一而足。

总之,孔子所说的君子,他原先的本意是指道德优秀的脑力劳动者——士(知识分子),或处于统治阶级高层的领导人;也泛指所谓品德高尚的人。总之,君子是少有缺点,追求道德高尚,非常完美的人:谦虚、好学;心胸宽广,能团结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谨守正义,多才多艺。而小人呢?与君子相反,小人满身是缺点毛病:骄傲自满、不爱学习、拉帮结派、不讲诚信、重利轻义、小心眼等等。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潘攀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