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庭华:孔子思想与做人做事做官(4)

摘要:如何做人做事做官,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孔子是伟大的道德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符号,他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做人做事做官的思想,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至今影响着中国人的道德观、价值观和文化观。了解孔子关于做人做事做官的思想,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人文情怀或道德修养。

(二)君子注意戒除个人欲望与私念,自我批评精神好

孔子认为,君子刻苦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境界而且自觉地进行,提倡多作自我批评,做到一天三次反省自己有没有什么过错(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第一第4章》),这表现了非常高的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为此,孔子提出了君子要防止“三戒”“三乐”“三愆”“九思”,就是要防范于未然,随时注意戒除个人私欲,使自己始终保持“君子”的思想境界中,为人师表。

三戒:君子有三件事要警惕,即年青时警惕沉溺女色,壮年时警惕争强好斗,老年时警惕贪求占有。(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第十六第7章》)

 三友:君子要交朋友警惕区分三种情况,即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跟正直的人交朋友,跟诚信的人交朋友,跟博学多闻的人交朋友,就有益处;跟逢迎谄媚的人交朋友,跟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跟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就有害处。(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第十六第4章》)

三乐”:君子的(八小时以外)业余爱好要警惕区分三种情况,即有益的爱好有三种,有害的爱好也有三种:以礼乐节制自己,喜欢在人后称赞别人的好处,喜欢多交贤德的朋友,就有好处;喜欢骄纵作乐,喜欢安逸游乐,喜欢宴饮取乐,就有害处。(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论语.季氏第十六第5章》)

“三愆”:君子要防止三种过失,即急躁、隐瞒、盲目。话没到说的时候就说,叫做急躁;话到了说的时候却不说,叫做隐瞒;没有察颜观色却冒然开口,叫做盲目。(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季氏第十六第6章》)

“九思”:孔子认为,君子有九件事要慎重思考,看的时候要明察,听的时候要听清,脸色要温和,态度要恭敬,说话要忠诚,办事要警慎,产生疑惑要询问,生气时要避免惹祸,得到利益时要考虑是否符合道义。(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第十六第10章》)

应该说,孔子提出做君子,不做小人的思想,作为人们道德追求的人生目标,为人们塑造了可供学习、参照的理想人格坐标,对培养和塑造一个国家的公民素质和道德建设,无疑能起重要的促进作用。实际上,孔子这一思想对浸润及塑造中国人的品德性格方面,产生过广泛而重要的影响。时至今日,我们还经常称赞一些道德高尚、涵养好的人为“谦谦君子”。比如,诸葛亮、周恩来等伟人,就是中国人民心中的君子,是道德高尚、忠孝两全,为人处事几乎完美无缺的楷模!同时,人们则常常骂那些心胸狭小,不光明正大,搞阴谋鬼计,贪图私利的人为“小人”,这无疑是受了孔老夫子把人分为君子与小人思想的影响。如果我们在西方人面前说某一个人是“小人”的话,肯定会把老外搞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然而,应当指出孔子关于君子与小人划分的负面影响,由于孔子所说君子和小人的概念、定义过于广泛,定性不明确,难于界定,而且孔子眼里的君子又是十全十美的人,如同圣人,过于理想化,使人感到高不可攀,难于企及。真理向前迈半步就会变成谬误。所以,反而出现许多伪、劣、假、冒的君子,真正的君子则少之又少。结果呢?伪君子比小人更可恨、可怕——彬彬有礼、老成温厚、言行不一、口蜜腹剑……简而言之,虚伪则成为君子的代名词。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潘攀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