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丽民:马克思哲学切入现实的三条进路

贾丽民:马克思哲学切入现实的三条进路

在包含着新世界观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即《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以“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作为总的结论。“改变世界”并非一蹴而就,这是一个哲学不断切入现实的过程。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这一经典论述向我们提示了马克思哲学切入现实的内在逻辑:“彻底的理论”——“说服人”——“掌握群众”。以此为脉络,我们能够把握到马克思哲学发展中三条相互交织同时又各有侧重的理论—实践进路。

“彻底的理论”进路:从青年黑格尔派到费尔巴哈派再到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把理论的彻底性视为思想正确地反映现实从而说服人、掌握群众并作用于现实的首要前提。“彻底的理论”进路,体现的是马克思所坚持的思维与存在同一原则,它导源于黑格尔的世界观。青年黑格尔派凸显了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法,这种立场构成了马克思面对现存世界的基本态度;但青年黑格尔派的辩证法局限于意识、思维的批判性而不接触感性世界,只能切入现实的“影子”而无法切入现实本身。一言以蔽之,青年黑格尔派改变世界的主张与囿于幻想的手段之间的矛盾,构成了马克思哲学发展的潜在“势能”。

对于青年黑格尔派理论的不彻底性,费尔巴哈最先予以批判。《基督教的本质》等著作揭露了黑格尔哲学的神学本质,也揭露了整个青年黑格尔派阵营颠倒思维与存在关系的根本错误,为马克思开辟出一条新的理论地平线。马克思曾指出:“费尔巴哈创立了真正的唯物主义和实在的科学,因为费尔巴哈也使‘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成了理论的基本原则。”与此同时,费尔巴哈又存在非历史地看待世界、预设永恒人性的思想局限。对此,马克思展开了进一步的反思。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也即说明“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而后,《德意志意识形态》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思想萌芽充分发挥出来,完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奠基。取代费尔巴哈“抽象的人”概念的是“现实的人”,即从事着物质资料生产、社会关系生产、人本身的再生产、意识生产的处于一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人。推进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既不是施特劳斯的“实体”、鲍威尔的“自我意识”,也不是施蒂纳的“唯一者”、费尔巴哈的“人类之爱”,而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以及以此为基础的人的交往方式。这就是马克思“彻底的理论”进路所实现的世界观—历史观革命。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