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人”进路:从《莱茵报》到《德法年鉴》再到政治经济学批判
“彻底的理论”进路侧重于描述马克思形成其“哲学自我意识”的过程,而“说服人”进路则侧重于在政治斗争的舞台上抨击敌人和争取群众的过程。在这一进路中,《莱茵报》、《德法年鉴》和政治经济学批判构成了三个标志性的阶段。
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通过直接而有力地接触社会生活,使自己的哲学信仰不断现实化具体化,从而为其最终诉诸政治经济学批判以“说服人”标明了方向。这一时期,马克思与“自由人”等团体在思想阵线上争夺读者的方式,主要表现为以“人民理性”概念取代后者的“自我意识”概念,以现实社会分析取代后者的政治浪漫主义。
在《德法年鉴》时期发表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把反映时代精神的哲学、从而把说服人的工作,视为引导革命的思想前提,“正像当时的革命是从僧侣的头脑开始一样,现在的革命则从哲学家的头脑开始”。这一时期,马克思政论文章的重大意义在于从宗教批判转向对宗教世俗基础的批判,同时把改变世界的主体从“天才人物”转向无产阶级。正如列宁所说,1843年的“马克思已经是一个革命家,他诉诸群众,诉诸无产阶级”。这是他在“说服人”的进路中迈出的飞跃性一步。
《德法年鉴》停刊后,马克思全面投入到政治经济学研究工作当中,此后,政治经济学批判成为启蒙和引导无产阶级以革命方式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渠道。《资本论》及其手稿是这一批判的最高成果。在这一光辉著作中,马克思以严密的逻辑、明晰的事实证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强大理论支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