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学的核心要求

治学的核心要求

学术之目的在于求实,学术之灵魂在于自由,学术之根基在于坚守,学术之生命在于创新。治学,应该勇于追求真理、崇尚理性精神、尊重科学方法、倡导学术自由、坐得住冷板凳。

勇于追求真理。追求真理是学术研究的首要原则。学术研究的最高目的是“精确而无偏见地描述世界(基本事实)”,即通过研究客观事物的始源以及各种不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各种假设和各种观点,然后经过检验、证实、修正等严格的规范,形成能够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系统知识,或回答在各种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形成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思想,或扩展人们通向未知领域的崭新视域。故此,学术研究的一切知识都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学者则以一种穷源究理的精神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德国哲学家费希特说,我的使命就是论证真理,我的生命和我的命运都微不足道,但我的生命的影响却无限伟大。我是真理的献身者;我为它服务;我必须为它承做一切,敢说敢做,忍受痛苦。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则指出:“凡能真诚努力做学问者,他们做人亦必不取巧,不偷懒,不作伪,故其学问事业终有所成。”

崇尚理性精神。何谓理性?就是崇实、求实、贵真、贵确,就是审慎明辨,就是尊重事物的客观真实和发展规律。何谓理性精神?就是让对事物的观察、因果的探求、实验的方法浸入内心,成为自觉。胡适先生指出:“凡无真凭确据的,都不相信。这种态度虽然是消极的,然而有很大的功劳,因为这态度可以使我们不为迷信与威权的奴隶。怀疑的态度是建设的、创造的,是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英国学者拉卡托斯指出,在科学推理中,理论要面对事实,科学推理的主要条件之一就是理论必须得到事实的支持。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如达尔文、赫胥黎、爱因斯坦等,都是贯注着“创造的怀疑”精神。所谓“创造的怀疑”,就是一种批判精神,即不盲从他人的知识和方法,而是亲自探索和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

尊重科学方法。科学是严肃的,科学是讲究方法的。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学者所面对的是大量杂乱无章的复杂信息,如果没有科学的方法,就容易深陷错误和荒谬之中无法自拔。“格物致知”,即是对任何事情都要穷究其理。这句话本身没有问题,但不善用科学方法,就格不出什么道理。教育家雷沛鸿说:“真理非前定,亦非一成不变,真理宜穷追,愈穷追,愈接近正确;真理的出发不在圣贤的言行,不在古代的经典,不在宗教圣经,而在宇宙间、人世间;追求真理的方法,不是一味采取主观的内省法,须运用客观的科学方法。”学术研究必须按照科学方法,对错综复杂的信息进行排列和分析,要按照一定的科学规范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大家共同遵守的“标准”或“尺度”。概括说,学术研究不能怀狭偏见,而是以事实为基,以实验为稽,以推用为表,以验证为决。没有经过科学方法论证的“知识”,不可轻易采信。只有在检测真理中才能得到真理,谁要是害怕检测所谓的真理,谁就不是真理的朋友。

倡导学术自由。学术研究的基础是个体创造,正是由于无数的个体创造,才形成了学术共同体的大格局,成就了学术共同体的整体成就。因此,学术自由是探索和认识真理的先决条件。学术自由是指在学术研究的环境中有发表和讨论学术意见的自由。如果缺少自由的讨论和争辩的挑战,就无法检验相关的假设,无法扩展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学术研究中,学者们可以对各种各样的知识进行测试和筛选,对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用理性和开放的态度,包容激烈的争论、不同的观点以及多样的方法,不断通过对话达成共识。学术争论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学术共同体内每个人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各方在争鸣互鉴中共同推动研究向前发展。

坐得住冷板凳。范文澜先生曾说“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纵观古今中外有所建树的学者和大师,共同特点是能够沉寂下来,挤掉杂念、排除浊气、淡泊名利、潜心治学,方得其所。尤其做基础研究的人,如果没有一种呕心沥血、孜孜以求的精神,就难以出大成果,难以成为大科学家或大学问家。从某种角度看,学术研究因有了一个沉寂、爆发、再沉寂、再爆发……这样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也就有了学术研究的不断出新。就是说,沉寂的过程是一个积累创新的过程。正是由于这一特点,坐得住冷板凳成为学术研究中一种特殊的“生命修炼”。这种修炼,实际上是学者们或在潜心地揣摩、或在冷峻地思考、或在静心地观察、或在细细地探究。这个过程是常人难以理解的,其中的煎熬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不要以出成果的名义干涉科学家的研究,不要用死板的制度约束科学家的研究活动。很多科学研究要着眼长远,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学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