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意:老北京文化与北京曲剧(7)

摘要:作者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老北京文化以及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北京地区独有剧种——北京曲剧。通过文章我们不仅了解了老北京文化,还了解了北京曲剧由来。北京曲剧,原称曲艺剧,由单弦牌子曲及北方民间曲调发展而来,是唯一在北京这块土地上诞生的北京地方戏曲剧种,诞生于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年代初,由魏喜奎为首的一代老艺术家创立的一个新兴的剧种。

主持人:还有《茶馆》。

满意:《茶馆》是个大戏,他通过一个茶馆的兴亡来折射当时的社会。我觉得《茶馆》中的语言都很经典。再比如《骆驼祥子》,因为《骆驼祥子》是经典小说,很多大戏都改编过,但北京曲剧的《骆驼祥子》是最接近老舍先生原著的,这是舒乙先生亲自肯定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很多剧种演《骆驼祥子》的时候都以虎妞为主,虎妞本身的设计确实非常抢眼,但是老舍先生并没有拿虎妞作为主角,祥子也不爱虎妞。老舍写的事什么?是祥子面对旧社会的压力和旧社会的吞噬,人性的三起三落。比如,祥子的车买了又丢了,又挣钱又攒钱,钱又被抢了,三次起步,三次跟命运抗争,但是终究没有逃过命运对你的捉弄,把一个健康向上,心中充满了阳光的祥子变成一个走投无路的末路鬼。

《四世同堂》也一样,也被改编成了北京曲剧,《四世同堂》里,以祁家为典型。在日本侵华的时候,中国大地饱受灾难,而这种灾难也蔓延到了日本本土。老舍先生当年就会有这样的慧眼,他看到了战争的残酷,战争带给人类的绝对不是单方面的伤害,绝对是双方的伤害,《四世同堂》里设计了一个日本老太太,她会说英语,因为她小时候跟着她父亲在伦敦经商,她用英语和祁瑞宣在交谈的时候你会发现,日本人民也是非常痛恨战争的,战争给日本人民也带来苦痛的灾难。那么北京曲剧《四世同堂》到最后的时候,8年抗战终于结束了,北京的市民都放鞭炮,而祁家因为这个也死了好几口人,他们去放河灯,放河灯的时候,那个日本老太太也悄悄走上来,她也放河灯。所以,老舍先生是悲天悯人的,他在小说里不仅仅是讽刺。而且他完全吸收了老北京城市文化中的精华,把糟粕的东西给去掉了,把北京话的精粹、神韵给保留下来了,非常的高明。

主持人:您能举一些例子吗?比如,您演过这么多曲剧,刚才我提到老舍先生一些唱词。

满意:好的,《四世同堂》里大媳妇韵梅有一句唱;“爷爷说三个月风平浪静,可一年过去了日本人还占着北平城,成天抓人,关城把街禁,直搅的人心慌慌,市面凋零,大街上桑仁樱桃不看影,也听不见小枣粽子吆喝声,家里头忧烦苦涩想身景。”你看就像这些东西,我唱的你都知道每一字唱的是什么,而且一看就是北京人唱的。这些东西都是老舍先生的原话,原著当中有很多词基本上都没有改过。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潘攀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