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梦溪: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6)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有哪些价值理念今天仍然可以发挥作用?”这是刘梦溪先生此次报告的主题。他认为,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给社会带来了活力,但社会的泛商业化、泛市场化会冲击文化的基本价值,使社会失范、失德、失敬的价值紊乱现象大量存在。因此必须重视“敬”“恕”“和”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理念,并发挥其对现代社会的积极作用。“民族的伟大复兴,应该以文化复兴为前提、为标志,社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文化的基本价值为代价。”

 四、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

如果说在当代中国有价值缺失,这个价值缺失就需要慢慢加以弥补,或许要通过一百年到几百年之后,中华文化的最高形态价值理念就能变成中华儿女的文化识别符号了。而且我提出来,跟国学相辅相成的还要学习一点文言文写作。“文言文”有很多好处,简洁、含蓄,礼貌和典雅都可以在里面体现出来,白话文有时候不够典雅。

所以我觉得我们的传统价值理念在今天一点都不过时。如果讲当代中国的价值缺失,我们一定要了解到,这不仅仅是传统价值理念的缺失,这个缺失由于断层显得格外严重,尤其应该弥补。

但同时,我觉得也要警惕。长期的断层之后我们又开始重视自己的传统,讲座、报刊、文章也增多了,我甚至感觉到,已经开始有人产生一种只有中国的好,外国的都不好的观念,这也是不对的。其实在现代文明方面,中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不只是几年、十几年的问题。所以,在我们讲国学、讲传统文化、讲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的时候,不要忘了,人类的文明是共存的。

孔子的年代就是公元前7世纪到4世纪,这一段时间,也是世界上第一流的思想家诞生的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释迦牟尼,这些大的思想家都产生在这个时代。西方有一个哲学家叫卡尔·雅斯贝尔斯,他提出一个轴心时代的理论,在公元前7世纪到4世纪的这个时期,是世界上各种文化系统一流的思想家诞生的时期。所以在文化的发展中,我们会提出来回到轴心时代,现在我们讲传统文化国学我们要回到《六经》,这些价值理念对我们是永久的,甚至它本身也有普世价值。我讲的“敬、恕、耻”这些概念,它是属于整个人类的,不仅仅是中国人的。它可以成为我们跟不同文化对话的资源。我还经常讲另外一个概念“和”和“同”。孔子讲“君子和而不同”,首先是“和”,大家是在一起,但又是不“同”的,不“同”才能“和”,否则谁跟谁去“和”。你看《易经》讲,“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宋代的哲学家张载,把这个思想发挥到最深刻的地步,提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精髓。张载字横渠,这四句话也叫横渠四句教。刚才也提到,张载还有另外哲学四句教,这四句话是这样讲的:“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他对宇宙世界的各种物象存在,作了一个描述,然后又加以解释,这些思想跟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区别。

西方文化是个二元的对立文化,它的特点是二元对立,主客分离。把主体和客体分解得比较清晰,科学发达。而中国文化则是“天人合一”,有人说是不是和科学不发达有点关系。有一次杨振宁先生在一个讨论会上,讨论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不是中国科学不发达的原因。反对他的人也不少。“天人合一”这个思想我们觉得非常好,它比较爱护自然,不那么对立。国际间的事情是不是就一定要对立到你死我活以至兵戎相见呢?中国古人的智慧不是这样的,他觉得是可以化解的,可是化解需要智慧。

中国最古老的智慧,这些基本的价值理念现在对我们仍有益处。但是我提醒一句,因为仅仅有中国的价值理念,你还不能成功的作为文明世界的一员,你一定还要懂得现代文明的观念、形式、方式、礼仪、规则,这个跟传统的价值理念并不矛盾,他们可以互相阐释、互相启发。

中国古代讲这个“礼”,是我们现在所需要的。如果中国人能做到内心世界的“庄严、有敬”,别人就不会说你没有信仰,可是现在我们全体一起向“俗”社会里面逐流而去。从传媒到电视,一起向“俗”世界里蜂拥而去,像鱼一般的排着队伍往那儿游,但那儿是一个深渊。这个问题请大家三思。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