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要把自己当成班子成员中平等的一员

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要把自己当成班子成员中平等的一员

摘要:在贯彻集体领导制度中,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起着关键作用。《准则》明确提出,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在研究讨论问题时要把自己当成班子中平等的一员,充分发扬民主,严格按程序决策、按规矩办事,注意听取不同意见,不能搞一 言堂甚至家长制”。这是对集体领导制度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重要要求。

在贯彻集体领导制度中,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起着关键作用。《准则》明确提出,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在研究讨论问题时要把自己当成班子中平等的一员,充分发扬民主,严格按程序决策、按规矩办事,注意听取不同意见,不能搞一 言堂甚至家长制”。这是对集体领导制度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重要要求。

1847年在商讨成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时,恩格斯问马克思,这个组织负责人怎么称呼,马克思明确回答说:就叫“书记”。在这里,马克思特别强调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人不是什么“官”,只是个“书记员”,跟大家一样,都是这个组织中平等的一员。这就是后来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中“书记”职务和称谓的由来。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早在创立之初,就在各级领导机构中推行党委制,从委员中推举一个书记负责联络之责,其余委员分担宣传、组织等各方面工作。由于党长期处于战争环境之中,各级党委并不具备经常集中起来开会决定重大问题的条件,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由党委书记一人来决定。这种情况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而逐步得以纠正。1948年9月,毛泽东同志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关于健全党委制》的决定,主要目的就是总结党成立后实行集体领导的成功经验,建立“保证集体领导、防止个人包办的党的重要制度”,促使那些把集体领导变为有名无实的党组织纠正自己的错误。在1949年3月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从依靠“一班人”、善于“当班长”、“书记和委员是少数服从多数、这同班长和战士的关系不一样”等角度,阐明了党委负责人的角色定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总结党内政治生活正反两方面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训,在1980年2月出台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明确规定:“在党委内部,决定问题要严格遵守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书记和委员不是上下级关系,书记是党的委员会平等的一员。书记或‘第一书记’要善于集中大家的意见,不允许搞‘一言堂’、家长制。”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各级党委(党组)贯彻集体领导制度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主要是:有的主要负责同志摆不正自己在班子中的位置,把班长角色等同于家长或首长,把自己和其他成员的关系当作上下级关系,自觉不自觉地高人一等;有的不善于引导班子其他成员围绕会议议题充分讨论,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不能很好对各种意见进行归纳,提议表决,仅以自己的意见拍板定案。这些问题,背离集体领导原则,损害民主集中制,导致独断专行现象滋长,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十分有害。

落实《准则》规定,要求各级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找准作为“班长”的角色定位,当好党委(党组)决定重要问题会议的组织者、召集人,承担好会前、会上、会后需要承担的重要职责。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会前酝酿时,应坚持协商不定调、平等不压人,不能把酝酿搞成个别授意、强行说服;在会议讨论时,要鼓励大家敢于讲话、讲真话实话,让各种意见充分交流碰撞;讨论结束时,既按多数人的意见决策,又虚心、耐心地听取少数人发表的不同意见,不能仅以自己的意见一锤定音。

(中央党校 谢煜桐)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