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元旦前后,老人感冒住院,逐渐减少会客。今年元旦后,已经110岁的周老,身体依然康健,足以令人欣慰。1月下旬,却忽然传来周老哲嗣晓平辞世的消息,真是令人难过。经晓平先生之手,我与周老签过好几份出版合同,但由于我的磨蹭,至今仍有两种未见样书。曲未终,人已散。因为经常去周老家,遇到晓平先生的次数很多。每个周末,当时已届八十高龄的晓平先生,都要坐地铁,从中关村赶到朝阳门附近,来看父亲。有一次,周老指着晓平先生说:“他当我的儿子,真是倒霉啊。别人八十岁已经是老人了,可因为我还活着,他只能当孩子。大家也都拿他当孩子。”举座大笑。我当时签了周老一本书,张允和先生一本书,转头跟晓平先生说:“您也给我们写点东西吧。”晓平先生大笑,说:“我不会呀!”至今思之,如在目前。
走近周有光老人:至化无方、至德有光(6)
摘要:古人言:“至化无方,至德有光。”就在这些随随便便的聊天里,我已如坐春风受益良多。曾有一位朋友问周老:您的名字是源于《圣经》的创世纪吗?周老答:“不是,中国古人也有叫这个名字的,比如归有光。”虽曾求学日本,任职美国,怀抱种种欧风美雨,但我经常会想,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大概也是这个样子。
- 【十九大·理论新视野】数读十九大报告:读懂十九大报告中的7个文化关键词2017-10-30
- 清帝国灭亡前夕,大清军队军服走向西化2017-10-30
- 1984年的中国生活记忆2017-10-30
- 来自1980年代的快乐与笑容2017-10-30
- 徽州梦花窗里的(上)2017-10-26
- 2016文博会·藏家来了(下)2017-10-26
- 2016文博会·藏家来了(上)2017-10-26
- 北京一轻——我这六十年(下)2017-10-26
- 北京一轻——我这六十年(上)2017-10-26
- 杨天林:古琴文化——高山流水之音2017-10-26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潘攀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创新提质 培育外贸新动能
- 水润良田,粮食丰收有保障
- 上半年快递业突破千亿件,究竟凭啥?
- GDP增长5.3%,中国经济“硬核”力量从何而来?
- 建好人民城市,托举人民幸福生活
- 清朗专项行动,守护未成年人网络“晴空”
- 博物馆错峰延时开放让游客尽享“京彩”
-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激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韦磊:中流砥柱 薪火相承——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贡献与时代价值
- 中国经济“半年报”怎么看?
精选视频
【高质量发展】自主创新铸就大国重器:中国制造突破“卡脖子”技术
中国式现代化 民生为大
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历史使命
从东北抗联到持久战:中国共产党对于抗战胜利的伟大贡献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中流砥柱 薪火相承——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贡献与时代价值
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