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源头抓起:不断破解大学生党建工作难题

从源头抓起:不断破解大学生党建工作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做好在高校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使每个师生党员都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这一重要论述对促进高校党建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党建工作要从源头抓起。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高校作为青年人才集聚地,发挥着吸收新鲜血液的重要作用。为此,高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在全面从严治党中不断破解大学生党建工作难题,开启大学生党建工作新局面。

一、清楚认识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发展大学生党员是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的一项常规性工作。中组部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颁布后,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突出强调了以质量为重心的发展要求,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更加规范和科学,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就高校内部而言,主要有三个问题:

一是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与从严治党要求不相适应。突出表现在党员发展重数量、轻教育、疏管理,重组织入党,思想入党缺乏客观标准。实际工作中,一些基层党组织发展学生党员不严肃、不规范,存在把关不严、手续不全、程序倒置、批发党员的现象;一些基层党组织发展学生党员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面对毕业生就业中有些用人单位优先录用学生党员的情况,发展工作重进度轻质量、培养环节重过程轻内容,考察环节重形式轻效果,管理过程重要求轻教育,党员发展质量堪忧。

二是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与党建工作发展相脱节。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扩招导致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而党建工作队伍建设滞后于学生人数的增长,再加上一校多区,就使得党建力量薄弱。有些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人手不足、新手多且经验缺乏,党建专业化程度不高,把主要精力放在走程序、整材料上,在大学生入党标准把握上避重就轻,往往是看智育、看分数,不能有效地按照党员标准进行考察培养,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觉悟,端正入党动机。

三是入党动机引导成效与党建工作的价值目标不协调。党建工作的价值目标在于培养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而入党动机引导教育现实成效与理想憧憬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青年大学生入党动机引导教育积极性不够,入党动机引导教育工作力度不实,入党动机引导教育工作针对性不强。入党动机引导教育诸多主体力量未能密切配合,形成合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课堂育人作用不突出,学生党组织政治生活建设不够完善,未能充分发挥其对思想建设的正面引导力、凝聚力、向心力和整合力,学生党员未能真正履行其模范带动效应。

就高校外部环境而言,也主要有三个问题:

一是复杂多变的意识形态环境带来的观念冲击。互联网条件下的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相互交融、激荡,意识形态领域“西化”“分化”“颜色革命”的斗争都使高校成为敌对势力同我们争夺青年的前沿阵地。这些都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增加了难度。

二是体制转型所产生的效应。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体制转型期也成为矛盾的凸显期。市场经济的规律、法则被不恰当运用,会使一部分免疫力不强的大学生滋长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和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也会使一些大学生以偏概全、麻木不仁,甚至理想信念发生动摇。

三是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互联网及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使高校学生的学习模式、精神状态和生活方式都受到深刻的影响。信息世界的虚拟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等特点,都会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形式带来新的挑战。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