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兴玲:走进海底瑰宝世界(6)

——水下文物保护之源起与探索

摘要:在报告中,田兴玲老师带我们走入了丰富多彩的海底瑰宝世界,让我们和水下文物来了一次亲密的接触,并且共同探索了水下文物保护之源起,以及水下文物的科学保护体系和对未来水下文物保护的展望。

69

图69

70

图70

在这些过程中,还临时搭建了一些设施,最后再由套箱把瓦萨号运到了永久性的博物馆里。在博物馆里将部分的套箱拆除,后期经过PEG处理,就是对沉船进行保湿、加固处理。这是整体打捞的过程。

第二种类型就是现场发掘,以南澳一号为例。南澳一号的发现是当地的渔民提供的信息,当时他们发现了一个满载青花瓷器的沉船,然后报告了上级,上级立即启动对沉船的调查和发掘。调查发掘之前我们的考古队员要进行潜水训练。

71

图71

72

图72

这是他们的潜水设备,所有人必须会使用这些潜水设备。

73

图73

74

图74

75

图75

进行潜水调查就是要在沉船的周围做大面积的调查,然后制定出一条基线,寻找到沉船的中心,这个过程需要潜水员进行人工的调查,结合人工探测和物理探测,定出沉船所处的位置,再进行现场发掘。现场发掘由国家文物局批准,组建考古队进行整体发掘。

76

图76

每次发掘的时候,必须是两个人一起到水下合作。上来的时候要在减压舱进行减压。

77

图77

这是海底沉船遗址的一些照片。

78

图78

工作人员在水下作业的时候,要建立探方,探方一般要设立二乘二米的方格,逐个进行发掘。在我国海域的海底沉船,因为水下能见度很差,不像国外的海底环境,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东西,我们的海域必须要进到海底,通过探照灯才能看清文物。

79

图79

这是他们工作的照片。

80

图80

81

图81

82

图82

83

图83

这是拍照和摄像,同时再结合现场发掘,再把发掘出来的照片进行拼接。

84

图84

这是利用抽泥设备对水下文物进行清理。

85

图85

整体的发掘过程可以从这张图看出来,在建立了工作平台之后,每天在合适的时间,两人一组进到海底进行发掘。一般的打捞时间在20分钟左右,所以每次下水的时候,他们要尽快沉到海底,在海底进行工作。回到岸上的时候,还要在三米或者六米的时候进行减压然后再上来。对于现场发掘人员来说,我觉得他们非常有敬业精神,每天都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工作。

除了整体和现场的发掘之外,还有一种原址保护的方式。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