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荣:疏解发力才能更好协同

范荣:疏解发力才能更好协同

人勤春来早。农历新年刚过,京津冀三地就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撸起袖子加油干。对于北京来说,今年一大重点任务就是抓紧落实“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工作计划,全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让中央精神一条一条、一件一件落地。

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这三年来,三地立足自身实际与功能定位,紧紧围绕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重点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持续发力。尤其是北京,坚持“控增量”与“疏存量”双管齐下,既制定了更加完善严格的产业限制目录和人口调控目标,坚决守住各类功能禁止和限制底线,严格控制新增人口;也遵循疏解规律,把握节奏,加强配合,积极疏解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存量产业,不断优化城市功能布局。统计显示,2016年北京累计不予办理登记业务1.64万件,关停和退出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335家,疏解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17家,一批疏解腾退空间用于城市绿化、停车设施、基础教育等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和创新创业发展……通过充分发挥疏解的重要先导作用,京津冀破解缘于北京功能扎堆、资源集聚而产生的“虹吸效应”和发展落差,逐步缓解天津、河北一直以来“留不住资源、留不住人才”的焦虑。

三年多的实践,让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京津冀发展能不能协同起来,很大程度上就看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得怎么样;只有在疏解上持续发力、加紧到位,三地才能更好地协同发展。现在看来,对于北京来说,疏解非首都功能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调结构、转方式,就是腾笼换鸟,就是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就是改善人居环境,就是缓解人口资源环境的突出矛盾,就是更好履行作为国家首都的职责。同时,对于津冀两地来说,积极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也是提升产业结构、重构产业链条、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机遇。整体上看,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就是要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努力在疏解功能中谋协同发展。这样,三地才能在统筹配合中实现互动共生、互利共赢,协同发展也才能更好地提速提质。

当然,随着疏解功能逐步深入,协同发展不断深化,很多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也随之产生。就以产业转移为例,越来越多的企业横跨三地,开始形成更多的总分结构、母子结构、上下游结构,由此带来的三地税收横向分享、排放指标转移等一系列矛盾该如何解决?由此引发的财政收支、居民就业又该如何统筹与协调?如此种种,看似是管理服务等方面的细节差异,反映出的往往是现实利益掣肘,折射出的往往是体制机制问题。接下来,想让疏解与承接更顺畅深入,必须加快协同创新,进一步跳出“一亩三分地”的思维藩篱,打破体制机制束缚,探索出更加科学完善的区域利益协调与共享机制。三地在今年的协同发展施工图中,都表示要坚持服从服务大局、主动融入大局,落实好新发展理念,发挥好各自优势,全力唱好协同发展“重头戏”。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新的一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任务依然艰巨繁重。三地惟有以闻鸡起舞、时不我待的劲头,牢牢扭住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关键环节,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勇于担当、善于担当,才能实现区域协同发展新突破,释放出更多的“协同红利”。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