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谋划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要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与时俱进、顺势而为,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面对新常态,既要解决“怎么看”的问题,认清大局与大势;也要解决“怎么干”的问题,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应势而动。新年已至,遵循大逻辑,奋力新作为,见到新成效,正是我们肩头的重任和必然选择。
从时间和空间的大角度来审视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全面认识和把握新常态,需要从时间和空间的大角度审视我国发展。
从时间上看,新常态是我国不同发展阶段更替变化的结果。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增长速度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这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是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在这一时期,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叠加阶段,面临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严峻考验,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一些领域的潜在风险仍然较大,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过去,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曾经在我国发挥了很大作用,“大兵团作战”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步伐,但现在再按照过去那种粗放型发展方式来做,不仅国内条件不支持,国际条件也不支持,是不可持续的,不抓紧转变,总有一天会走进死胡同。这一点,一定要认识到位。
从空间上看,从2008年发生美国次贷危机及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乏力。与世界经济不景气紧密联系的是,我国在继续发展开放型经济过程中将更多地受到贸易投资保护主义的干扰。一些贸易伙伴滥用贸易救济措施,对我国出口产品不断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对我国采取贸易壁垒措施。在各国竞争日渐激烈的同时,全球化进程却出现了波折。表现在:英国脱欧和特朗普签署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后,全球市场将更加“碎片化”和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已经出现。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多变,出口优势和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模式面临新挑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