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大逻辑 奋力新作为(4)

遵循大逻辑 奋力新作为(4)

——如何更好适应把握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做好“加减法”

在新常态下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必须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基本规律决定了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先导,发挥其牵引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条件、提供动力。今后一个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一场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的攻坚战,重点应做好加和减两篇大文章。

首先,做好“减”这篇大文章,考验着宏观调控和深化改革的能力,决定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前景。压减产能整个过程较为艰难,涉及企业债务、职工安置、转型升级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后,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去杠杆、去库存等其他问题也难以取得实际效果。实际上,过去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已经对减产能作出明确的部署,就是按照“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途径,加快化解产能过剩。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怎样把政策落实,关键要加大政策力度引导产能主动退出。要研究制定务实有效的激励政策措施,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压减产能。一是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调整企业发展战略,主动退出过剩产能。二是实施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减量化兼并重组,退出部分产能。三是实施转型转产或减量化环保搬迁。四是结合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通过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带动优势产能“走出去”。

其次,关于“加”这篇大文章,供给侧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矫正要素配置扭曲,优化资源配置,具体作用于三个层面的对象:一是企业内部要素配置。这要靠企业家精神、靠企业科学管理来实现,通过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产出。二是企业间要素配置。就是使资源更多配置到优质企业、有竞争力的企业、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如果要素被“僵尸企业”长期占用,甚至劣币驱逐良币,资源在企业间错配,就是效率的最大损失。三是产业间要素配置。这就是通常说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更多流向有需求、有前途、效益高的产业和经济形态。

当然,供给测结构改革也亟需补齐短板。关于“补短板”,可以从不同角度看短板。从不同收入群体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是农村贫困人口;从产业看,现代农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是短板;从产品看,绿色产品和生态产品是短板;从质量和数量看,高品质产品是短板;从资本看,相对于物力资本,人力资本是短板;从生产要素看,相对于资本和劳动,创新特别是颠覆性创新是短板等。

(执笔:潘云良)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