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创新基层党建的结构和功能

不断创新基层党建的结构和功能

摘要: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改变单纯的行政化的社会管理模式,在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中,创新基层党组织发挥功能的方式。

中国共产党章程第31条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

“支部建在连上”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民主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重要原因和历史经验。1961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只有有了基层工作,有了经常工作,才有希望落实。否则只发号召写指示,发下去就会像石头掉在大海里,影子都看不见。”当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更具有突出的意义,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直接决定着中央的重大改革措施能否贯彻、各项惠民政策能否落实到位,决定着“全面从严治党”能否向基层延伸。

可以说,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现。“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到位,党的基层组织不能根据时代的变化发挥有效的功能,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就会遭到削弱。

改革开放以来,针对流动党员增加、基层党组织建设软弱涣散等问题,党中央加强了基层党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的推动下,基层党建得到进一步加强,同时中央确立了通过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来引领和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战略,现代社会治理为基层党建开辟了新空间。

但值得注意的是,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比如如何在工作实际中防止基层党建边缘化,如何使基层党建与中心工作更好地融合,如何发挥好基层党建在解决社会矛盾中的作用等,还要下大力气解决。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除了自身建设存在的问题外,基层党组织在现代社会治理中的功能还要进一步加强,必须要坚持党中央确立的现代社会治理的理念和战略,围绕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结构和功能。

不断探索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

寻找市场体制条件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的经济基础,建设人民群众有归属感的社会共同体单位。

找到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具体利益问题,把人民群众关注的眼前利益和具体利益落实好,把人民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当作党建工作的载体。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来建立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让党建工作抬头能看到、伸手能摸到、聊天能谈到。

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服务群众所需要的公共资源,提高基层社会解决居民自治所需要公共资源的能力,适当将资源下沉到基层社会,加强现代社区建设,建设基层群众居住、养老、生活的社会共同体单位。

当前对基层社会,特别是广大的农村来说,要进一步重视村这一级资产的积累。据调查,多数集体资产很少,有一些集体资产没有实现保值增值这样一个目标,比如有的县,500个行政村,三分之二的村没有集体资产。要加强对村级集体资产进行评估,为下一步加强村一级的集体资产积累打好基础。加强村集体资产不仅可以解决农村干部待遇,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干部有钱办事、有人办事的问题,通过村集体经济发展,还可以提高农村对农民的吸引力,提高村民自治行使民主权利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村民中的威信。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