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墨书写国家命题的时代答卷——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周年回眸(3)

浓墨书写国家命题的时代答卷——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周年回眸(3)

产业对接,发展新动力越聚越强

几栋厂房内,一排排服务器林立……2016年9月12日,阿里巴巴张北数据中心一号、二号园区宣布启用,未来可为200万个中小企业提供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服务。

而这,仅是北京市围绕协同发展,促进京冀两地产业对接的一个缩影。

从2014年北京以“负面清单”方式发布全国首个《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至今,北京“禁限”涉及产业占全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比例超过一半,累计不予登记业务数量达1.63万件,其中2016年1月至11月不予登记就达3253件。

三年来,北京市通过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不仅实现了首都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提质增效,还初步完成京津冀全产业链的重新布局。

与此同时,天津、河北也将协同发展作为实现产业更高水平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强产业对接,产业协作正不断深入:“4+N”产业合作平台累计签约工业项目60余个,沧州现代四工厂、新乐三元工业园等逐步竣工投产;新机场航站区、飞行区全面开工,临空经济区规划获批复;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正式揭牌……

在推动产业升级转移的同时,京津冀持续培育创新驱动引擎,通过打造立足区域、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优势产业集聚区,推动产业转移对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力。

——北京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新设立分公司、子公司等分支机构总共687家,日均新创3.2家创新实体。

——天津组建创新联盟30个、众创空间139家,引进国家级科研院所及高水平研发分支机构35家,转化科技成果485项。

——河北支持引进京津科技成果550个,仅2016年就有6项创新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占全省获奖总量的60%。

……

创新驱动打造的新引擎,大众创业催生的新业态,产业对接孕育的新动能,正在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更为强劲的发展动力。

(中国国防报记者 朱宏博 本报特约通讯员 张广辉)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