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菜众筹亦是守望相助的人间佳话

买菜众筹亦是守望相助的人间佳话

2月18日,南京街头发生温暖一幕。一名九旬老人从农村到市区卖香菜,结果卖菜钱不见了。热心市民纷纷伸出援手,你5元我10元一起“众筹”,将老人剩余的菜全部买走。民警也及时赶到,把老人送回20余公里外的家中。(2月22日《南京日报》)

于故事的情节而言,“买菜众筹”显得波澜不惊,细微得“不足为道”,不过恰是如此不显山露水的人文关怀,却又让人心中莫名感慨,泛发出层层涟漪。一个年过九旬的老人,为了生计从农村到市区卖香菜,高龄老人的自食其力本就令人动感,当其因丢失菜钱而伤心大哭,此情此景无不令人动容。自此,如何对老人给予必要的帮助,考验着公众的情怀与智慧。

“钱丢了”式的骗局,几乎成为街头一景。利用年龄与身份来博取同情,也是职业乞讨者常用的手法。已具有高度警惕性和免疫力的公众,对“街头痛哭“式的场景见怪不怪,因质疑和戒备而多采取围观之态,一度泛滥的同情也极度收敛。然基于谨慎的拒绝,则会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错失救助,也会让求助者对社会的信任,因为冰冷的感觉而不断的下降。若需采取一种既不过于直接,而又顾及对方尊严的方式,买菜众筹的做法就值得提倡。

路人买下“爱心菜”是一种间接的帮助,一是可以让丢钱老人不免于伤心与绝望,反之因为温暖而感到欣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钱丢了但能感受到众人的关怀,体会到民间的爱心,这何尝不是一种幸运?二是可以让老人更体面的接受。同样为帮助,直接施予对面子思想较重者,可能一时难以接受,反之,若是采取“购菜”等间接方式,则在达到了帮助的目的之时,又顾及了别人的感受。“买菜众筹”的做法,既很好的解决了老人的“买菜之困”,又让其再度获得了收入,而购菜者也解决了消费的需要,此“举手之劳”达到了一举三得的效果。

这是一种典型的弱者相济而又力所能行的民间爱心,并具有推广与弘扬的价值。事实上,爱心的表达有多种途径,也有层次上的差异,数目可观的捐款固然令人心潮涌动,不过润物无声的举手之劳,其实才更值得提倡,因为这种植根于心并油然而生的行为,更具有坚实的基础与可持续性。你让人免费吃了一顿饭,他帮你做了一件小事来回报,这种有点“交易况味”的互动,其实比单纯的施舍更有内涵,也更具张力。对方在情感上易于接受,自己也没有吃亏之失,彼此之间不会感到有所遗憾,一俟此类举动成为一种文化之后,则社会公益与慈善反倒更加成熟。

传统道德讲求“不计回报”的单方性,而未能注重互动。由于未能虑及相对方的感受与需求,使得纯义务性的付出,往往过于诗性而缺少理性。道德的标准过高,反倒不利于其得到弘扬与继承。因而,表达爱心也好,实施公益也罢,在讲求目的同时,更注重方式与方法,多行“众筹购菜”而非“纯粹施舍”,会取得更好的综合效应。我们常说“授人与鱼”不如“授之以渔”,对一个饥饿者来说,可以让其免费吃上第一顿饭,不过之后想解决温饱,就应当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让其在劳动中获得报酬,顾及尊严中健全人格。让一个人在促进与鞭策中,有脱胎换骨的改变,这才是爱心应有的最高境界。

中外文化的差异,导致对爱心与公益的要求也有极大的区别。买菜众筹亦是守望相助的人间佳话,也是如何科学而理性表达的民间示范。以小见大,于细微之处去反思爱心的本质与形式,方能感知温暖并树立新的爱心理念。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