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工匠精神” 增强技工教育吸引力(3)

弘扬“工匠精神” 增强技工教育吸引力(3)

我们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素质较高的劳动力,但不少企业却“抱着水缸喊渴”,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缺技工,更缺高级技工,“设备易得、技工难求”。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有政协委员指出,“全国高级技工缺口近1000万人”。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从许多发达国家的工业崛起的路径来看,不论是欧洲的德国,还是亚洲的日本,都是“工匠”大国。中国要实现在工业上的腾飞,完成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身,“工匠”和“工匠精神”都缺一不可,打造更多的“中国品牌”,不仅要倡导“工匠精神”,更要通过建立市场激励机制,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让高级技工的薪资待遇、社会地位,都大幅提升,从而扭转现行教育模式,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向高级技工发展。

在一个有序的社会里,永远需要不同的社会分工,但不同职业都是平等的,对孩子而言,无论是接受普通高等教育还是接受职业教育,其最终目的都要走向社会,实现自我梦想、创造社会价值。这就要求,各地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强舆论引导,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修改“唯学历要求”的政策,提升“蓝领”工人的社会地位,维护他们的职业尊严,努力为他们打通社会上升通道,从而更好地弘扬“工匠精神”,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此外,市场才是造就工匠最好的“打磨机”,广大企业要重视劳动环境,改善工作待遇,让技术工人更有职业自信。如此,才能吸引更多青年人乐于去就读职业院校。

如何让更多优秀学子选择到“工匠”队伍中来,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引导。学校应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选择适合其的成长路径,摒弃传统千篇一律的流水线“生产”人才教育模式,更多注重学生的“工匠”能力,开发技能教育的独有“魅力”。学校要让更多的家长认识到,通过高级技术职业教育同样可以成人成才,成就一番事业,同样可以获得体面生活与人生成功。

当然工匠的培育,更少不了社会舆论大环境的合力,企业培育,政府引导,每一个环节都承担着相应责任。我们培养高级“工匠”,需要让高级工匠有更多的回报,更好的社会获得感,更优物质待遇,更加匹配的社会尊重,才能涌现出更多大国“工匠”,迸发出更多“工匠”精神。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