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民国那些女子!(2)

叹,民国那些女子!(2)

摘要:私奔,这个词,我总觉得是一个很美的,让人听起来有点垂涎欲滴的词语。也许从古代开始,凤求凰就是一个让女人们内心蠢蠢欲动的流觞。民国的女子,她们内心的情感也许有时山呼海啸波涛汹涌,有时又能卑微到尘埃里。如今再翻看这些旧事,我居然有微微的心酸。

赵四小姐与张少帅

从1929年,赵父在报纸上一则与女儿断绝关系的声明开始,这个名叫赵一荻的女子再也无法回头了。她与自己的家族决裂,更毫不顾忌“赵四小姐失踪案”成为街头巷议的新闻。15岁的一次舞会上,只是在人群之中多看了他一眼,、一直被人们称为“赵四小姐”的这个女孩坠入了爱河,女人很容易从一个男人的样子到他的内心的。帅气、儒雅、阅历、温存、沉稳,这些从风流男子张学良身上散发的气息,令赵小姐迷恋。说不清怎么的心动,理不出是明媚还是忧伤,名门闺秀赵四小姐义无反顾的踏上了与家族决裂,无法回头的一辈子,这是一个漫漫征程,谁也无法预料结局,只能看到这个女人的坚毅。

张少帅已经有妻子,她将没有名分,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她甘愿当妾吗?曾经看过一个关于妾的解释,妾,一个立女,立于旁边,低眉垂首,端茶倒水的女人。尽管在那个标榜自由的时代,可能不称她为妾,但在这个时代,人们开始追求爱情的忠贞,张少帅却不能为他抛弃那个贤惠善良的女人。那个不知道起多大作用的约定保证,她没有,她是后来者,她注定见不了阳光,注定不能被称为张夫人。

在私奔前她想必已然想了很久,直到现在来说不顾一切地全心投入一个男人身上,对于一个女人来说仍然是一件愚蠢的事,人总要给自己给自己思忖个可以接受的退路,她却无路可退,唯一的赌注下在了一个男人身上。对于张学良,我至今也无法评价他对于赵小姐的一见钟情,青春、聪明、单纯、乖巧,那么多新鲜欲滴的品质,一定磁铁一般吸引着一样多情的张少帅。即使他已然娶妻生子。这一切并没有妨碍他在父被炸死回家奔丧前,向赵四小姐告别并袒露自己的爱慕之情。如果让我选择,我觉得我不会选择张学良,得是多坚强的女人才能忍受少帅的风流与多情啊!然而赵四小姐注定不是一个凡间女子,只因为是她,便有着不可抑制的爱,如潮水般从心底蔓延到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和每一滴血液,这个爱让她将自己所有的筹码放在了一个地方。

有人说,爱到飞蛾扑火便是中堕落。庆幸,少帅虽没有改风流的本性,却没有让这种堕落无边无际,他还是最需要她的,她也堪称红粉知己。张学良的元配于凤至比张学良大两岁,是张学良父亲张作霖订下的亲事,赵四小姐比张学良小十一岁。俩个都很善良的女人,也使这段爱情少了些许的波折,于凤至日后接纳了这位“小妹”,张学良称于夫人为大姐,称赵四小姐为小妹。赵四小姐虽无夫人的名分,对外则称为张学良的私人秘书,长期侍从左右。爱情是最经不起流年的,就如女神张兆和在下嫁给乡巴佬沈从文后,也因为平淡的生活的碾磨,变得让沈从文苦恼不已,甚至有了感情偏移。多情种子张学良基本算得上忠诚于这段爱情。很多人彼此相爱,却无法相守。自从跟了他的那一天起,她变成了他的一颗棋,来去全不由

自己,却是心甘情愿。以今天的视角来看,很多女人也许会爱上风流倜傥的少帅,但能不计名分地陪伴一个失意的男人度过数十年的幽徒生涯的,只有赵四小姐。她不仅在张学良叱咤风云的岁月里与张学良相爱相知,而且在半个多世纪的幽禁生活中,一直是张学良生活上最大的支柱。

柏拉图曾经说过:个体在另一个人身上寻找的,不是他自己的另一半,而是与他的灵魂结合在一起的真理。经过了时间检验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所有女人的终极目标就是,那片田野里开得粲然似阳光的向日葵,一直面朝阳光,直到我成苍然老妇,在你心中一直如少女般柔软美好,直到老去你依然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

没有一纸婚约,依然半个世纪,也许很多人会说,情到深处已不需要那一个形式的东西,然而在女人心目中,总是有那么一丝丝遗憾。我不评价张学良对于凤至的态度是否负责,但是对于赵一荻来说,张学良给他的这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承诺,虽然晚却是这辈子最大的礼物。1964年7月4日,此时的赵四小姐,虽然已过“知天命”之年,但依然光彩照人,婚礼上的烛光映红了她的脸。半个月之后,台北的《联合报》报道的标题十分惹人注目:三十载冷暖岁月,当代冰霜爱情,少帅赵四正式结婚红粉知己,白首缔盟。一份法律的承诺,等了几十年。

私奔终有了这种美好的结局,旷世爱情让人唏嘘不已。谁说私奔美则美但却逃不掉凋零的命运。私奔也许只是一种方式,爱情才是永恒的主题。这段爱情在烈焰即将坠落的那一刹那化为一缕彩虹定格在空中,行将消逝的爱情也因此得以保鲜,静止在最美丽的时刻。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