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文昭:治国理政实践中的“品”“策”“道”

陶文昭:治国理政实践中的“品”“策”“道”

习近平总书记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急需要显微镜,也需要望远镜,既需要使命意识,也需要问题意识、时代意识,更需要将这些意识科学地有机地结合起来。胸怀远大目标,坚持问题导向,聆听时代声音,在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的同时,把治国理政不断推向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说:“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急需要显微镜,也需要望远镜,既需要使命意识,也需要问题意识、时代意识,更需要将这些意识科学地有机地结合起来。胸怀远大目标,坚持问题导向,聆听时代声音,在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的同时,把治国理政不断推向前进。

使命意识:“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

使命意识是以完成使命为中心的意识,是治国理政的第一意识。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在理想层面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目标层面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是长期执政的政党,每一任领导都是历史接力中的一棒,都有朝着这些理想和目标奋斗的责任。习近平担任总书记后一再表示,“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伟大的事业呼唤着我们,庄严的使命激励着我们”,“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

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中灌注了强烈的使命意识。一是对目标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认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是我们对中华民族的责任,是对前人的责任,也是对后人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丰富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着眼于“全面”,要求“一个都不能少”,做好各个方面的工作,又以“十三五”更详细地规划厘定了将要实现的蓝图。二是围绕这些目标采取的重大举措,提出“四个全面”布局、五大发展理念,要求将其贯彻到五位一体建设的各个方面。三是为实现目标,在政治品格和思维方法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以唯物辩证法为基础的科学思维,是治国理政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方面。

问题意识: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问题意识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从理论上看,“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从历史上看,“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就现实而言,“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

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以直面问题而展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尤其是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改革要坚持从具体问题抓起,着力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着眼于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对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一个一个克服,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出说明时,近50次提到“问题”一词,问题催生改革之意溢于言表。关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确立新的发展理念,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最主要的就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可以说,十八大以来重大的举措,都是为了解决问题的,都是直接奔当下问题去的。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