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东平:地方教育制度创新释放教育活力

杨东平:地方教育制度创新释放教育活力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需要形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改革机制。在这个过程中,来自地方政府的变革和创新实践,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地方政府处于承上启下的枢纽地位,直接面对第一线的各种教育问题。中央的政策能否因地制宜地实施、把好事办好,教育改革的理想、目标能否落地,主要依靠地方政府的能动性和活力。地方教育制度创新日趋活跃,并呈现出一些可以认识的新特点。

转变政府管理职能,管办评分离成为亮点

转变政府管理职能,促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首要任务就是政府简政放权,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

山东省青岛市为了满足市民对优质、多元教育的需求,政府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实现政府由微观管理到宏观管理的转变,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全面推行学校管理权限清单制度,将副校长聘任、内部机构设置和中层干部聘任、财政性经费预算管理、内部分配、招生等14方面的管理权限全面落实和下放给学校。同时注重依法行政,研究制定《青岛市中小学管理办法》。在向学校下放自主权的同时,鼓励和引导校长向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让渡权利,在全市中小学建立了家长委员会和校务委员会,并逐步建立了教师、家长、学生、社区代表和专家共同参与的学校治理机制。

重庆市綦江区推进学区自治,成立由辖区内街镇领导、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社会知名人士、家长等方面代表组成的学区教育自治委员会。下设监督评价小组、学区业务自治组、学区自治执行组等工作小组,对学校办学进行监督评价,针对监督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研讨解决方案;督促学校整改问题,解决学校办学难题。打破校际资源壁垒,形成学区内教育资源的聚集效应。通过社区参与,街镇联动,形成教育合力,群众的教育满意度不断提升。用大教育观推动教育的大治理格局,撬动了原有条块分割的体制,在政府和学校之间搭建一个缓冲地带,形成了一套新的机制和模式,成为政府职能转变的示范。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推进“政府资助学校试点改革”。通过引进优质社会资源,增加了该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通过优质社会资源承办,实现了学校所有权和办学权的分离。深圳市则通过《民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位补贴试行办法》等探索,实现了教育财政从公办学校财政向公共学校财政的现代转型。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实行“教师自聘、管理自主、经费包干”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对于破解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财政依附”“人事依附”两大难题,是一项具有突破意义的重大政策创新。成都市新津县开展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为经济比较贫困、教育发展比较落后的县市提供了有益借鉴。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