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雅静: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如何构建(2)

刘雅静: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如何构建(2)

全面构筑治理机制综合体:为全民共建共享提供制度保障

构筑社会治理权责配置机制。要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必须厘清各类主体的网络位置,界定清晰的责任和权力范畴,以促进政府、市场与社会在各自职权边界内的协同联动。就宏观层面而言,政府必须在明确自身权力边界的前提下,尊重和认可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的治理主体身份,有计划地向市场和社会赋权。通过权力清单、负面清单等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有效运行,进一步明确政府权责,将不属于其职责范畴的权属归还于市场和社会,如此既可确保自身核心职能的高效履行,同时又可激发市场和社会主体的合作动力;就微观层面而言,在具体的合作治理活动中,需要构建公共伦理规范体系和有限责任机制,以此消解各类治理主体自身的内在缺陷和彼此间的矛盾冲突,将不同的治理逻辑和行动力量糅合于“全民共建共享”的框架之下,实现多元主体的良性互动、理性制衡与有机互补,以此巩固社会治理的微观主体基础。

构筑社会平等协商对话机制。首先要明确协商事项的领域和范围。当前需要重点推进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的公共政策制定、重大事项决策、重大工程项目规划选址等领域的协商对话。其次要进一步健全、规范协商的程序和规则。从议程设置、协商评议、共识裁定等方面精确设计参与规则与流程,将各类治理主体的平等协商环节真正纳入公共决策过程,使之成为制定公共政策的前置条件,同时各方依据流程有序参与也可避免协商行为的任意性和盲目性,有助于实现彼此间的坦诚交流和平等协商。再次要构建协商成果的运用和反馈机制。凝聚了各方共识的协商成果最终能否转化为公共决策的现实依据,是否真正实现了预想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市场和社会力量参与对话的积极性和协商机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只有尊重民主协商的成果,使其在社会治理实践中得以充分执行,并对其运用结果进行必要的反馈,才能使其成为促进市场主体和民众公共理性和协商精神最大化的有效平台。

构筑社会利益均衡整合机制。首先,必须构建有效的利益表达、利益整合和利益均衡机制,真实反映、切实尊重和兼顾维护各类社会阶层、群体的利益,促进公共资源的合理公正分配,最大可能地减少社会公共利益与公民个体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摩擦,努力构筑全民共享发展成果的社会利益格局。其次,要从社会公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积极回应公众在教育、就业、医疗、环境等重点领域的诉求,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共享度和满意度为主,推进全国范围内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再次,秉持改革发展成本由社会成员共担的原则,借助强化再分配调节机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途径,对利益受损群体给予合理的利益补偿,消减其相对剥夺感,使全体公民都能够在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有更多获得感。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