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去套路才有真收获

调研去套路才有真收获

4月11日,人民日报“来论”栏目刊文《检查何必打招呼》。文中提到这样一个案例:某市一次常委会前,所有到会常委被要求关闭手机、禁止“打招呼”,集中乘车去检查工作。在当地一治污工程现场,看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真实情况:“看了3小时,衣服臭3天。”文章指出,得益于不到招呼、直击现场,虽然调研过程不轻松,但看到的是真情实况,对改进工作大有裨益。文章借此案例对当下存在的一种调研工作乱象提出批评:预先通知,提前安排是一些地方搞调研、做调查的常见套路……,其实是变相鼓励制造假象应付调研检查,不仅难以发现真问题,也令基层干部群众徒增负担。

该文反映的问题,值得警醒和反思。揆诸现实,当前各地搞调研、做调查过程中的惯用“套路”,远远不止于“预先通知,提前安排”,还有着更详细的讲究,笔者可将其概括为四步。

第一步:打招呼,提前安排。提前向调研地发函发通知,温馨提醒在先,实地调研姗姗滞后。表面上看有利于调研工作的开展,实际则是给被调研地方干部弄虚作假、示优藏劣以可乘之机。

第二步:拜码头,接风洗尘。调研人员到达目的地后,不是直接深入目的地开展调研活动,而是先到调研地的政府主管部门“拜码头”,接受一番“接风洗尘”般的款待,而后在地方干部的陪同下进入调研主题。

第三步:走线路,定点参观。调研人员按照地方事先设计好的线路开展定点参观。满足于到地方精心装扮的示范点去逛一逛,到重点打造的板板区转一转,整个过程演变为对地方亮点工作业绩的巡礼。看到形式一片大好就一叶障目,以点代面,沾沾自喜起来,忙于肯定成绩,总结推广经验,忽略对全面情况的详细调查了解。

第四步:听汇报,开会座谈。定点参观结束,调研组成员与调研地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开展座谈。先听取的工作汇报,然后由调研组负责人作总结与指示。照本宣科的精彩汇报完毕,在与会者阵阵掌声的欢迎下进入调研组领导作点评与指示环节。点评往往是八分成绩二分不足,指示往往是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调研是各级领导干部体察社情民意、掌握工作进度、认识经济社会发展态势,以提高决策和领导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调研要收到实效,调研人员既要有察实情、敢较真,直面问题的良好作风和态度;又要遵循深入群众、直击现场,明察暗访、多方求证的严谨方法。

四步式的调研“老套路”,既摒弃了求真务实的作风,又悖离了科学的方法。按照“老套路”开展的调研活动,往往表面上声势浩大,热热闹闹;实则浮皮潦草,难察实情;甚至还会滋生官僚主义之风,疏远党群干群关系引,起群众强烈反感。

破除“老套路”,树调研新风,首先必须坚持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体察实情、发现问题进而推动问题解决的根本宗旨不动摇,从改进调研方式方法方面着手。到某地调研之前必须要做好预习功课,找准问题点,明确调研目标,拒绝提前打招呼,拒绝被地方设计好线路、牵着鼻子走的定点调研,让主动调研、随机调研、暗访调研成为调研新常态。其次,要严肃调研工作纪律。对于调研浮在水面,因主观过失提供虚假调研信息的调研者;对于故意掩盖事实制造“歌舞升平”假象的被调研地方官员,要追究责任,尤其是对因提供虚假信息致使决策失误而造成不良后果者,要予以严厉处置。

破除“老套路”,让深入群众、直击现场,明察暗访、多方求证,敢于较真、直面问题成为调研工作新招式,调研工作才能回归本真。如此,才能摸准地方工作开展的详实情况、存在的真实问题,摸清民生痛点,听到群众的真实诉求,为提高决策和领导水平提供有益帮助,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7/0412/943127.shtml(转载请保留)

(作者单位:湖北省罗田县委宣传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