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

二、牢牢把握“稳”这一稳中求进的主基调

稳中求进,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体现了自觉遵循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稳定是发展的基石,行稳是致远的前提。只有大局稳定,才能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良好外部条件,才能使各项改革任务顺利推进,实现更好的“进”,更有序的“进”,更持久的“进”。当前,要着力从四个方面下功夫,夯实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的根基。

稳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既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又防止货币供应过于宽松产生加杠杆效应和放大资产泡沫。同时,加强宏观调控政策协同,更好发挥财政、货币、投资、消费、产业、区域、价格、土地、环保等政策的组合效应,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稳运行。立足稳定宏观环境,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发挥有效投资补短板、调结构、增供给“一石三鸟”作用,充分提高政府投资效率,激发民间投资、社会资本活力,既保持当期投资的稳定增长,又增加长期有效供给,促进经济长远发展。发挥消费对供给的引导作用和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着力增加高质量、高水平的有效供给,以供给创新带动产业加快升级,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坚决避免急功近利的短视政策、扭曲产业和行业的正常运行机制。稳定和扩大外需,适应国际投资贸易格局新情况新变化,积极推动外贸转型升级,着力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完善鼓励出口政策,妥善应对各种贸易摩擦。

稳预期。宏观调控本质上是预期管理。社会预期稳、市场主体信心足,经济才能持续繁荣稳定。要引导各方对未来发展形成良好预期,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加强产权保护,维护法治环境,弘扬企业家精神,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稳定市场主体的信心。要着力增进社会对政策的理解与认同,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加强同市场主体的沟通,围绕热点问题,准确解读宏观经济政策,增强政策透明度,向社会释放积极信号,更好地引导舆论。

守底线。当前,经济结构深度调整,一些领域潜在风险暴露的概率上升,楼市、股市、债市、汇市等市场波动可能性加大,金融风险高发易发。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分析研判和风险预警,备好用好政策工具箱,疏堵结合,积极防范和稳妥处置汇市、债市、楼市、财政收支等各类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同时,要充分预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处置金融风险可能给保障改善民生带来的新挑战,深入细致做好社会托底工作,努力提高就业、养老、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针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加强帮扶,保障基本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