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爱国歌背后的人(2)

“五四”爱国歌背后的人(2)

创办国立音乐院

1927年10月,蔡元培就任南京政府大学院(后改为教育部)院长。经他力争,政府通过了萧友梅提出的关于创办国立音乐院的计划。这个中国第一所正规的高等专业音乐教育机构于同年秋在上海正式成立,并立即开始公开招生。萧友梅最初任教务主任,主持日常行政工作,同年12月被任命为代理院长,1928年9月被正式任命为院长。

1929年,国立音乐院改名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萧友梅被任命为该校校长。他按照自己的理想尽力推进中国的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经过数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使国立音专成为具有相当规模和国际水准的中国最高音乐学府,为中国培养出不少优秀的音乐人才。这些人才中的大多数后来成为推动中国音乐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

萧友梅凭借自己渊博的学识和艺术才华,编撰了一大批音乐教材、论著,并创作有多种体裁的音乐作品。其中,著名的红色歌曲就有:1928年,写出了《国耻》等3首歌曲,是中国最早的抗日歌曲之一。1931年“九一八”之后,写出了《从军歌》,是我国第一批以救亡为题材的爱国歌曲之一。1922年写出了《问》。“你知道今日的江山,有多少凄惶的泪?”点明了“问”的主题是对于当时军阀混战,山河残破的祖国深沉的忧虑。

1940年12月31日,因结核菌侵入肾脏,萧友梅在上海体仁医院病逝,享年56岁。人走了,他的歌曲作品还活着,他对中国音乐文化事业做出的卓绝贡献将永远为后人铭记。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