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大国崛起的新途径

“一带一路”建设:大国崛起的新途径

历史上,大国的崛起通常通过战争来实现。即使是英美之间“霸主地位”的平顺交替,也是藉二战得以达成。那么,经济上已经处于全球坐二望一地位的中国,将走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希望建立什么样的世界秩序?世界与中国都期望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新一届中国政府的回答是:致力于在全球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将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来践行上述主张。 

时代背景。二战后建立起来的世界体系,不同于二战前欧洲大国占主导地位的国际体系: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民族国家在全球的推广与建立、核武器的出现、世界性生产分工与贸易体系的形塑、防止世界大战发生的国际制度的建构,以及美国在世界上的角色地位及其管理世界的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兴大国很难通过战争手段实现崛起。日本与德国在二战后的经历也表明,通过和平手段实现经济复兴是可能的,投资与贸易带来的经济收益超过了战争手段,而且是可持续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融入现有国际体系、参与国际生产与贸易分工的过程中,实现了快速发展,进一步发展依然有相当的空间。 

中国政府显然对这个大背景有清醒的认识。习近平明确指出,改革“步子要稳,就是方向一定要准,行驶一定要稳,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针对国际合作,他强调“中国是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同时也是受益者。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体系,不意味着另起炉灶,而是要推动它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性质判断。习近平在“8.17讲话”中明确表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十三五”时期和更长时期三个大的发展战略。其中,长江经济带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针对的是国内,而“一带一路”建设既对内也对外,重点是对外。它是倡议,但要“管总的”,也就是说,它是对外关系的顶层设计,旨在推进国际合作,增进国家利益,体现大国责任。因此,内外总体而言,“一带一路”是一种战略构想。 

“一带一路”建设,有重点领域与重点地区,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也面临一些挑战,5月份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旨在总结成果,布局未来。 

重点领域。“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在经济领域。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在经济领域建立起了一些比较优势,特别是针对非发达国家。中国政府期望,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通过“五通”建设,促进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实现合作共赢。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周边发展,推进亚欧大陆的整体繁荣。 

经济合作是重心,双边驱动是特点,但不限于双边与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也是重要内容。这事关民心相通。为此,推出了大量的合作项目,涉及文化交流、人才培养、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等。此外,中国也不排斥在条件合适时推进安全、政治领域的合作。考虑到这些领域的敏感性与连带性,多边合作被放在更突出的位置。亚信是典型的例子。 

开放性则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另一个特点。中国政府从来没有公布沿线国家名单,并表示欢迎任何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值得注意的是,奥巴马时期美国主导的多边新机制(如TPP、TTIP)具有比较明显的排他性,特朗普政府更是强调美国单边获益。而中国主导或推进的亚信、亚投行、亚太自贸区等,均不排除任何国家。当然,中国也不强迫任何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不积极回应的国家予以理解与尊重。 

中国坚持开放性还表现在,在发达国家纷纷出现经济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现象的背景下,坚决主张进一步推进经济全球化。这固然因为符合中国的利益,同时也因为,中国意识到,全球化符合世界大势,将增进各国的整体福利,是改进全球治理的有效方式。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