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名为《我是范雨素》文章突然刷爆朋友圈,并在微信端迅速收获“10万+”的阅读量。文章作者范雨素是一位农民工,她在文中记叙了自己及家庭十多年来的经历。有网友评论称:“没有激烈言辞,甚至没有突出的感情色彩,作者是自己人生的亲历者,也是周围人人生的记录者。大社会,小人物,跃然纸上。”(《北京青年报》 4月26日)
作为农民工,范雨素似乎与“作家”这样的称谓不挨边,顶多算是一名文学爱好者。然而,正是这样一名普通的文学爱好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俘获了无数读者的心。读者喜爱她的文字,更敬佩她的质朴和真挚。而这份质朴和真挚恰恰呈现出农民工身上独特的魅力,展示了广大劳动者平凡且崇高的品质,让人十分敬佩。
然而,离开文字,回归现实,我们在敬佩范雨素的质朴、感叹她的独特之时,也不免为她的经历感到心酸。尤其是在回答《北京青年报》记者提问时,她给出的答案“给别人点尊严,别人对我做不到,我尽量对别人做到。”让我们不仅看到了她的质朴,更看到了一名劳动者丧失尊严的无奈和对收获尊严的渴望。而这又何尝不是广大普通劳动者的遭遇和心声,得不到应有的社会尊重、劳动者收入分配不公、权益保障机制的不完善,等等。于是,范雨素用“我是一名弱者”来形容了自己,同时也形容了广大平凡劳动者。
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者本该是最伟大、最了不起的人群。然而,“弱者”却真真实实成为了这个群体的标签。这个标签掩盖了质朴而平凡的劳动者为整个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忽视了他们之于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而一个不尊重劳动者的国家是不可能实现梦想的。对此,擦亮“劳动最光荣”这一口号,让其转化为“让劳动者生活更加体面更有尊严”的真实写照,和广大劳动者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是创造光明前景的必然选择。而这需要的不光是“范雨素”们的努力和付出,更是整个社会对维护劳动者尊严的自觉行为。
维护劳动者尊严,核心是崇尚劳动。职业不分贵贱,劳动没有高低。不论是小家的和谐幸福,还是国家的发展进步,不论是过去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成绩,还是未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实现,都离不开所有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和共同付出。对此,崇尚劳动的精神必须要广而告之、落到实地。这就需要从大处着眼,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相关制度,加大对崇尚劳动精神的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从小处发力,给家政人员一份家人的关心、给建筑工人一份平等的乘车权利、为清洁工改掉乱扔的习惯,等等。只要形成政府积极引导、人们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崇尚劳动必然蔚然成风。
维护劳动者尊严,关键是保障权益。若劳动价值得不到充分尊重,劳动者的尊严就难以得到保障。当前,劳动者权益保护和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完善、执行还不到位等问题,严重阻碍着劳动价值的实现。对此,要想切实维护劳动者尊严,就必须逐步解决好上述问题。要逐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适当提高一线劳动者的报酬;要完善权益保障制度和违法打击力度,保障劳动者的收益、健康、休假等合法权益;要切实保障劳动者的荣誉权,借助重要活动和时间节点,重点表彰宣传推介一批优秀劳动者,进而逐步提升劳动者社会地位。只有多管齐下,才能真正让劳动者生活更加体面更有尊严。
又是一年“五一”劳动节,就让我们以此为契机,在品味范雨素质朴文字的同时,凝聚起崇尚劳动、保障权益的共识和合力,用实际行为为“范雨素”们送上一份节日礼物——尊严。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7/0428/945710.shtml(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