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锦秋:运用科学思维推动军事理论创新(2)

王锦秋:运用科学思维推动军事理论创新(2)

四是体制与机制的关系。体制与机制互为表里。体制机制脱节衍生掣肘效应,体制机制融合产生叠加效果。后勤要重点围绕资源的需求、调配与运用,把指挥链、管理链、供应链搞清晰,把职责界面和权力运行搞规范。五是独立与融合的关系。“独立性”,主要涉及国防和军队建设密切相关的军事机密、敏感技术、专用勤务、军事医学、军事交通等具有特别属性的专用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社会性”,即军民融合是军队后勤未来发展的基本形态,能使后勤更好地借助国家和社会的资源力量,把国家资源、社会潜能变为战争优势。

运用创新思维,引领跨越发展。创新是科学研究的本质和灵魂,创新思维是一种勇于突破思维定势、注重用新视角看待新情况、善于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不墨守陈规、不循规蹈矩的思维方式,是推动军事理论创新的锐利武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深刻把握强国强军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点,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与我军建设实际相结合,提出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富于创新的思想理论观点,阐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目标、使命任务、指导方针、强大动力、根本保证、科学方法等,丰富发展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引领推动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创造了很多“前所未有”。特别是后勤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建立了联勤保障体制,标志着我军的联勤保障体制历经60年曲曲折折,终于打通“最后一公里”,迈上了统分结合、通专两线的“大联勤”轨道。没有与时俱进、突旧破常、开新图强的创新思维,是办不到这些的。由此观之,推进军事理论创新,引领超常规发展,要在打破思维定势上下功夫,在拓荒破土上下功夫,在保持创新活力上下功夫,坚持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敢于冲破陈旧观念束缚,克服名缰利锁羁绊,不迷信权威、不固步自封,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运用底线思维,研究保底手段。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底线”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规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临界点,量的变化超过了这个界限,就会导致质变即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在实现强军目标的征途中,既需要大刀阔斧、逢山开路、遇河架桥,更需要设立安全阀、稳压器、保险杠,防范和避免历史性、颠覆性错误。强化底线思维,要牢固树立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观念。旗帜鲜明维护权威、维护核心、维护和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是听党指挥的最高政治要求,是部队官兵的政治警戒线。在这个根本政治原则问题上绝对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强化底线思维,还要牢固树立军事手段是保底手段的观念。强化随时准备打仗的思想,脑中有底线、手中有底牌、心中有底气,以万无一失的姿态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各项工作。对于后勤而言,底线的内涵和要求更现实更具体,要立足应对最复杂最困难情况,扎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不断供、不漏供,军队资产不流失”,是习近平主席对改革期间供应保障工作的硬性要求。这是基本底线,也是警戒线。这轮改革,后勤保障力量与作战部队同步调整,供需双方同时变动,加之长期以来作为供应保障枢纽的联勤分部撤销,增大了断供漏供的风险。各级要把这个底线思维确立起来,无论是创新理论还是研究工作、实施指导,都要盯住供应保障的矛盾点、风险点、关节点,预先筹划供应关系对接、拟制任务调整预案,打好提前量、掌握主动权,举全军联勤之力搞好各项保障。

(作者系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干部轮训大队大队长)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