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论引领中做好准备
人类历史无数次证明,战争的胜负首先不是在战场之上,而在战场之外,在战争之前。军事革命中的落伍者,必定是未来战争中的牺牲品和淘汰者。作战理论落后于战争实践,军事行动缺乏有效理论指导的例子并不鲜见。而战争史上过去一切的失败经验,用法国大战略家安德烈·博富尔的话来说,都可以归纳为两个字——“太迟”。俄罗斯军事理论家斯里普琴科在其《未来战争》一书中曾说:“军人的主要任务从来就是对未来战争进行全面准备,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所准备的往往是过去了的战争”。
胜利总是向预见到未来战争特性变化的人微笑,而不会向那些等待变化发生后才去适应的人微笑。一场成功的军事改革,不在于进行了多少“悟性的自由创造”,而在于能否比别人更快、更深刻地觉察客观世界的变化,并利用变化的条件去创造新的作战方法。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就要顺应大势,主动求变,准确认识军事领域变化的特点规律,把握现代战争的制胜机理,做到“挖坑见底、吹糠见米”,做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先行者。我们常说,一流的军队总是在设计战争、谋划战争、引领战争。近年来,美军每发动一场战争,便创造一种新的作战理论。而当其他国家开始纷纷研究、效仿这一作战理论时,他们便又另辟蹊径、另谋新策了。这启示我们,战争的胜利首先是思想的胜利、理论的胜利,只有摆脱陈旧观念束缚,既看到他人都能看到的,又想到他人都没有想到的,才能真正成为战争规则的制定者,让敌人在我们所设计的战争模式下与我作战。
世界军事史一再表明,军事上失去自我的盲目追随从来不会带来成功,追逐别人的脚步,永远只能当一个跟跑者,做不了领跑者。每一支站在世界前列的强大军队,都是一支自主型的军队,而不可能是一支模仿型的军队。提不出新概念的军队,绝不会创造出新的理论;创造不出新理论的军队,军事变革绝不会走到前列;不能走在变革前列的军队,绝不会成为新的战争规则的制定者;不能成为新战争规则的制定者,也就难以赢得未来战场上的主动权。吹响推动军事理论创新的时代号角,既要把握战争形态发展演变规律,主动适应世界军事发展潮流,更要立足自身实际,瞄准使命任务和作战对手,坚持不懈地发展中国特色军事理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