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鹏志: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体系

冯鹏志: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体系

编者按: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为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本报近期将陆续刊发“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系列文章。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当代中国哲学是波澜壮阔的中国道路的历史建构成果,也参与和建构着中国特色及其理论意义。构建和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深入呼应当代中国文化自信时代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深刻回应时代和世界的重大思想关切和精神需求,是哲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学术担当。

坚定构建中国特色哲学体系的根本立场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是世界公认的“千年第一思想家”和最受重视推崇的伟大哲学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起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近代以来我国发展历程赋予的规定性和必然性。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形成的众多当代中国哲学新形态、新分支、新部门,对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和塑造中国人的精神生活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蕴含的丰厚宝藏进行挖掘、提炼和阐发,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立场。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立场,也是我国哲学发展和哲学工作者长期坚持的研究传统。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和党情就在于,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实现公平正义作为最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面向人民生活、聆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诉求,中国特色哲学体系的构建和发展才能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吸引力、影响力和感染力。

坚持问题导向的研究路线。问题是“构建”的起点,也是“构建”的动力源。坚持面向中国问题,面向改革发展和民族复兴的“现实的历史”及其在人们精神生活上引发的重大问题,把哲学的研究主题与我国现代化建设亟须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紧密联系起来,是我国哲学能够实现学科发展、学术深化和话语建构的重要历史经验和鲜明特色。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和思想文化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面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构建和发展中国特色哲学体系必须聚焦这一时期的重大问题和深层次问题,努力呼应和满足改革发展实践的需求。

坚持实践第一的研究纲领。坚持实践活动所具有的生存论的本体论的地位和意义,把实践作为理解一切的出发点,是马克思能够实现人类哲学史上“天才的世界观”和“伟大哲学革命”的突破口,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和根本标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哲学界正是立足于实践观点重新阐释马克思哲学的“新世界观”,重新理解、诠释和建构各哲学分支学科与研究论域,从而推动了我国哲学观念和哲学理论实现深刻变革。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从当代中国改革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及其所面临的时代课题出发,推动中国实践更深刻地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主张、形成中国思想。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