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凝练地表达了我国发起“一带一路”倡议的理念原则,概括了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成就,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新目标和新举措,向世界经济持续、均衡、繁荣增长注入了“中国动力”,为解决世界增长失策、发展失衡、治理失序提供了“中国方案”,为世界各国深化交流合作、民族融合发展、文明包容互鉴谱写了“中国乐章”。
搭建东亚经济圈以及与欧洲经济圈融合的桥梁
亚欧大陆腹地对外交通联系通道不畅,长期处于远离世界市场的边缘位置,这成为制约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一带一路”通过深化互联互通,构建东西向的现代交通体系,提高运输能力和效率,将把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与活跃的东亚经济圈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自2011年重庆西站发出了开往德国杜伊斯堡的第一列中欧班列以来,截至2016年年底,中欧班列运行路线达39条,开行近3000列,覆盖欧洲9个国家、14个城市,形成了西、中、东3条中欧铁路运输通道,搭建了国际货运班列“大动脉”。驰骋于广袤欧亚大陆的中欧班列以其快速、便捷的优势,成为对中欧海运物流系统的有效补充,成为推动东亚经济圈形成以及与欧洲经济圈互联互通、提升经贸合作水平的重要平台,实现了沿线国家之间的道路联通、物流畅通。
为沿线国家带来发展经济急需的生产要素
“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对沿线国家强化能源资源、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供给、基础设施产品供给,全面开创了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新模式,正推动着世界经济可持续增长。4年来,我国央企在“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建设了60多个能源项目、油气合作项目,有效地解决了沿线国家资源能源短缺和无法输出的问题。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为“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的9个项目,提供了17亿美元贷款;“丝路基金”投资达40亿美元,向沿线国家关键项目注入了急需资金。未来,我国将通过向丝路基金增资1000亿元、设立3000亿元人民币海外投资基金、推动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3500亿元人民币等值贷款等措施,有效缓解“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建设资金瓶颈,通过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发展援助计划为沿线国家带来产业发展所需技术和人才,从供给侧破解沿线国家发展所需的要素制约,推动资源、能源、资金、人才、资本在沿线国家加速流动和高效配置。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