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建立便利、高效、繁荣的世界自由贸易网络
过去4年,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全球贸易持续低迷的情况下,2016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逆势上扬,达到6.3万亿元人民币的新高。2017年一季度,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继续升温,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26.2%,相较去年全年扩大25.6个百分点,其中进口、出口值在同期全国总额中的占比均接近三成。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中既有发达经济体,也有落后的发展中经济体,很难用一个标准、一个规则、一个模式来建立自由贸易区网络,必须依据开放、包容、共享的目标要求,打造多层次、多类型、灵活多样的双边、多边、区域性、全球性自由贸易区。未来我国将通过实施多种形式的自由贸易政策,以点连线、以线带面,重点突破、务实推进,积极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向全面、高标准方向迈进,努力促成中国—海合会自贸区(CGFTA)谈判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金融合作上取得共识,适时推动上合组织自贸区谈判,进而逐步形成“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网络。
提升沿线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供应网络中的位势
随着国际产能合作和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的加快推进,我国境外投资和产业发展赢得了规模巨大的国际市场空间,优势产能“走出去”步伐逐步加快,以多个经济走廊和重点境外产业园区建设为代表的对外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对沿线国家提升产业发展基础能力、促进就业和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2014~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已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
目前,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投资占比依然偏低,国际产能合作还具有较大潜力。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沿线国家将有机会参与和深度融入全球供应网络之中,通过国际产能合作和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我国将推动与沿线国家在上、中、下游全产业链深度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网络和经济体系,不断提升我国与沿线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供应网络中的位势和作用。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区域战略室副室主任、副研究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