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立群:增强文化自信的理论思考(2)

丁立群:增强文化自信的理论思考(2)

充分发扬中国文化的基本品性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文化的生命活力和创生能力的自信。我们要根据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要求对文化资源进行转化和创新,使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笔者认为,坚持文化自信需要我们继续发扬中国文化的三种基本品性。

一是创新性。文化传统是一个绵延不绝的生长过程,即文化创新过程。在当今时代条件下,文化创新要在继承本民族文化和借鉴吸收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社会实践的新需求,不断改造和扬弃旧的文化模式或文化类型,实现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传统文化必须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社会治理等相协调;同时,面对新的世界形势和时代特点,我们的文化创新还要积极借鉴世界各民族文化发展的优秀成果,使其融入我们的文化建设过程中。为了实现这一艰巨任务,我们需要秉持中国文化的创新性品格,使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资源在融合、创新中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力量,充分激发中国文化的生命活力,最大限度地展现其魅力,使其对中华文明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是开放性。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转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对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我们要认真学习借鉴,在不断汲取各种养分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文化的开放性要求我们要处理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尤其要注意文化的同化和顺应两种倾向。单纯的同化只是一种文化的“再生产”,并不能很好地融合外来文化;单纯的顺应又会使本民族文化逐渐失去特性。这两者都不利于实现真正的文化开放与包容。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采取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积极推动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合互动。

三是普遍性。当今时代迫切需要打破旧的世界秩序,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应当对此有所贡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许多为人类所共同遵循的普遍性的生存智慧。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说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这些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而当前西方的现代性文化和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给其自身和世界的发展都带来了种种问题,日益陷入困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当积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宝贵精华,回应世界共同关注的、具有普遍性的重大问题,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不同文明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文明交流互鉴应当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使蓬勃发展的中国文化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本文系国家马工程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研究”(2015MZD014)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黑龙江大学副校长、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教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