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一带一路”建设在新起点上扬帆远航(2)

王毅:“一带一路”建设在新起点上扬帆远航(2)

二、“一带一路”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伟大实践。高峰论坛集中展示了“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描绘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的宏伟愿景,彰显了“一带一路”建设对解决人类发展难题、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推动国际经济合作再出发。世界经济长期低迷,迫切需要挖掘潜在需求、创造新的增长点、形成新的发展引擎。“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连接东亚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以完善基础设施为先导,通过推进“五通”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为各方搭建了一个开放高效、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国际合作平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4年来,各方战略对接有序展开,一批重点合作项目开工建设,区域贸易和投资年均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近一倍,形成一批早期收获成果并产生示范效应。越来越多国家看好“一带一路”蕴含的巨大机遇和广阔前景,期待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受益。本次高峰论坛在已有基础上又推出一系列重大合作举措,必将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广领域迈进,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和各国共同发展带来更多红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到202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货物贸易总额将达到19.6万亿美元,占全球货物贸易总额的38.9%。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发展对沿线国家的辐射效应不断增强。2014年至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在20多个国家建设了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的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中国与世界经济联动融合发展的势头日益强劲。

推动经济全球化再平衡。当前,“逆全球化”暗流涌动,各国面临封闭僵化还是开放合作的重要抉择。“一带一路”建设顺应人类社会相互依存的发展趋势,使各种经济要素冲破地理障碍得到更合理配置,通过提高有效供给催生新的需求,重塑世界生产、投资和消费格局,为经济全球化找到可持续的新动能。“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开放包容,推动解决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分配差距等全球性问题,为引导经济全球化向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开辟了新路径,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勾画了新愿景。

高峰论坛与会各方称赞“一带一路”建设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维护经济全球化、改善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一些发展中国家领导人表示,“一带一路”倡议让处于经济全球化边缘的欠发达国家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朝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目标加快进发。发达国家代表也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不走保守、封闭、排他的“回头路”,而是提供了开放、连接、融合的新选择,是新型全球化模式的代表,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一场规模宏大的“经济地理革命”,体现了卓越的东方智慧。

推动中国国际地位再提升。“一带一路”建设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实现内外联动发展的世纪工程。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是我国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新起点。高峰论坛期间,国内16个省区市的代表同来自100多个国家的高官、企业家等对接交流、商洽合作,为我国地方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抓手。随着我国同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合作协议的逐步落实,我国装备、技术、投资、标准“走出去”将迎来新机遇,为国内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开辟广阔空间。“一带一路”建设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区域战略紧密衔接,将为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打造东中西部联动发展新局面注入强劲动力。

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也是我国在国际上发挥更大作用和影响的新起点。我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高峰论坛成果文件中得到充分体现,扩大了中国理念的世界影响。习主席演讲和发言中蕴含的中国特色安全观、发展观、合作观、文明观、全球治理观得到广泛响应,显著增强了我国的国际话语权。“一带一路”建设日益成为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着力点和实践场。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越来越多的中国理念上升为国际共识,中国方案转化为国际行动,我国在全球治理和国际事务中的引领作用不断迈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