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生态> 正文

刘宗超:“一带一路”建设突出生态文明理念(8)

加强生态环保科技创新合作。积极开展生态环保领域的科技合作与交流,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充分发挥环保组织的作用,推动环保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推广应用。

充分利用信息化发展以及云计算技术,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资源进行动态协调和管理。云计算为沿线地区巨大复杂的生态资源 提供了无缝衔接和管理的可能性,中国的信息云计算技术优势无疑会减少资源的浪费并能提高利用效率。

生态文明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是对能源结构的调整,中国要帮助“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地区建立绿色能源体系和节能型电力传输体系。应紧扣能源革命的脉搏,利用后发优势在电网、电源建设中规划构建包含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的绿色能源体系。“一带一路”沿线的东南亚、南亚、中亚、北非等地区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现有的电网体系并不完善,偏远地区还生活着大量无电人口。国际能源署(IEA)2013年底公布的数据显示,印度仍有2亿多的国民、缅甸有半数以上的国民处于无法用电的状态,印度尼西亚也有27%的人口用不上电。

近年来,中国光伏、风电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光伏产业已具备国际竞争优势,规模稳步扩大,利润率不断提升。在生产制造方面,2015年中国光伏组件产量约为43吉瓦,占全球组件产量的70%,前10家组件企业平均毛利率超15%。在发电应用方面,2015年中国新增装机量突破16吉瓦,继续位居全球首位。作为全球的新能源装备生产与应用大国,中国应将自身产业优势与“一带一路”国家构建新能源体系的需求相结合,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带来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绿色能源技术,这样的“一带一路”建设一定会受到相关国家和民众的欢迎,具有更强的可持续性。

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说,脱贫才能保证生态文明的正常推进。建议沿线各国家共同设立扶贫基金。同时,战争是对人的战争,但生态却是受到破坏的第三者,一定要避免战争,尤其要关注核能所带来的不可挽回的灾难。

建议成立“一带一路”生态安全协调机制,以应付突发的各类生态灾难。建议将中国的河长制引入“一带一路”,管理好跨境河流和关联的海洋。避免水污染、洪灾、地震等突发性生态安全事件发生。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处于中低等发展水平,由于生态服务功能的欠缺而导致生态健康受影响也必须得到关注。尤其生物入侵、病毒传播、流行病会因为物流和人口流动的强度增加而增加。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口众多,粮食安全问题必须统筹考虑。在分工中,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粮食生产。“一带一路”地区大多土地贫瘠,不是粮食的主产区,粮食供给保障应该重点考虑。只要缺了粮食,一切都会被扭曲,地区将会大乱,更无法保证良好、安全的发展环境。粮食的来源在土壤,要建立“一带一路”地区的土壤保护规划,并帮助沿线国家发展旱区、寒区农业和林果菜的抗旱、抗寒种植技术。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退提速的情况下,维护高山地区和新疆等地区的绿洲农业的可持续种植对于稳定大局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王莹校对:赵苇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