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预期管理: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下)(2)

宏观调控预期管理: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下)(2)

加强和完善市场预期管理的建议

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仍在进一步推进,从发达国家经验看,厘清部门预期管理职能、建立完善制度、加强市场沟通、增加决策过程透明度,是各国普遍遵守的原则。加强和完善预期管理,需立足国情吸收国际先进经验,重点应推进以下工作。

1.构建宏观调控预期管理的制度化体系。形成制度化的预期管理体系,明确不同领域预期管理的主体和市场沟通主渠道。可由国务院作为宏观调控预期管理的总渠道,并设立政府经济事务发言人。在美国,政府经济事务发言人是财政部部长。我国可根据国情指定合适人选,就重大的热点难点问题与国内外市场进行沟通。以央行作为经济增长预期和货币政策信息发布的主渠道。同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机构需在本领域内构建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的稳定机制和渠道。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信息和政策发布制度本身,也会成为预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美联储也会变更惯例,提前发布相关信息和政策,但仅在极少数危机情况下才这样做。其根本性的考虑在于:如果出现类似情况,市场将期待美联储再次打破惯例,或者试图以打破惯例的程度预判经济危机的程度。我国应该建立预期管理的惯例和制度,扩大对市场发布的信息量。

2.加强与市场的沟通与协调。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政策制定透明度较高。美联储在前一年就公布下一年议息会议时间表,每次议息会议后还会公布纪要,对人们判断货币政策有很强指引性。在制度性安排之外,美联储主席还会就相关问题单独约记者进行沟通,以获得更广泛和直接的传播。我国受计划经济思维影响,政府部门与市场沟通不足,从而影响到政策实施效力。提高政策制定透明度,要建立起双向信息传递渠道,使市场信息及时传递到决策层和预期管理的主体。

3.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各种预期管理和引导工具。提升景气指数、信心指数等指标对预期管理的支撑能力。加快评级市场的建设与规范,稳步推进金融衍生品市场建设。充分挖掘金融市场的信息,比如国债收益率曲线、各种商品期货、金融资产及金融衍生品价格或指数,跟踪好市场的预期变化,及时做好政策的调整和市场沟通工作。加强对国外相关预期管理指标的分析和研判,关注其与国内预期相互影响的机制,提升宏观调控预调、微调的有效性。更多通过影响市场指标传递政府调控意图,逐步形成预期引导的惯例和机制。

4.加强宏观调控预期管理的研究。预期管理理论仍在发展中,操作实践在各国也有所不同。比如,是实行更加关注预期的货币政策固定目标制,还是给央行留出一定的自主权,在不同国家就有所不同。作为转型经济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自身特点鲜明,直接借用发达国家的理论难以解释实际中的情况。需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加强宏观调控理论研究,在实践中形成适合中国具体国情的预期管理理论框架。另一方面,预期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引导市场,前提是经济主管部门能够客观地把握经济形势。美联储有庞大的经济学家群体,这也是其把握全球经济动态合理引导预期的先决条件。我国相关调控部门虽然也有一定的研究力量,但是与中国经济体量以及面临的经济调控任务相比,仍显不足。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