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注重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国际经验表明,经济增速换挡期比其他时期具有更多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对宏观调控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着眼提高宏观政策前瞻性和有效性,统筹精准实施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强化多重目标多种政策多项改革的协调配合,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了良好环境。2013—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7.8%、7.3%、6.9%、6.7%,就业增加,物价稳定,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态环境有效改善,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2017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9%,实现了良好开局。
强化经济形势分析研判。密切关注经济发展态势、走势、趋势,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时点分析,强化常态化前瞻性政策预研储备,认真做好经济形势研判工作。
多措并举扩大消费。全面推进“十大扩消费行动”,深入实施促进消费带动转型升级的行动方案,推动出台《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强力推进反垄断执法。2017年一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2%。
围绕补短板、调结构、增供给扩大有效投资。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下达进度,推动“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的165项重大工程项目落地实施。出台促进民间投资“26条”政策措施和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意见,加大PPP项目推介力度,民间投资增速保持回升态势,2017年一季度达到7.7%。
加强社会预期引导。坚持把预期管理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研究制定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意见,抓好政务信息、调研报告、基层经验的新闻化社会化,为稳定市场预期、推进政策落地营造良好环境。
三、持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改革是一场深刻革命,也是解决我国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我们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力推进重点领域的改革,一批具有标志性、关键性的重大改革方案出台实施。
以“放管服”改革为突破口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眼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着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中央层面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累计削减90%,市场形成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比例超过97%。建成运行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全国12358价格监管平台,加大重大项目稽察监管力度,为创新和强化监管服务提供了重要支撑。
推动重要基础性改革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新一轮投融资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农产品、成品油、天然气、电力、铁路、医药等重点领域价格机制市场化改革迈出关键步伐。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完成中央国家机关车改,地方党政机关车改深入推进。在混合所有制、电力体制、盐业体制、国有林场林区、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国家公园体制、多规合一、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等领域,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落地实施。
健全改革工作推进机制。把强化“四个意识”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要前提,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狠抓改革任务落实。建立改革专题会、协调会、碰头会和月报、周报、日报等常态化工作机制。做足做实调查研究,提高改革专业主义精神。注重部门协调,强化系统合力,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如期完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