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协同发展,新的增长极增长带加快形成
区域协同、城乡一体是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三大战略和“四大板块”的叠加效应,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推动区域城乡发展格局重塑优化。
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组织编制并报请印发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实施京津冀“十三五”规划,稳步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有序推进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持续推动交通、生态、产业3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加快长江经济带发展步伐。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开展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加快推进绿色生态走廊建设,全面建立覆盖全流域的长江经济带省际协商合作机制。
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差别化区域政策。印发实施《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出台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和若干重大政策举措,明确中部地区“一中心、四区”重要战略定位,支持东部地区转型升级、开放创新、陆海统筹。积极推进国家级新区、开发区、产业承接转移示范区、临空经济示范区、产城融合示范区、海洋经济示范区等重要功能平台建设,引导要素集聚。
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步伐,支持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哈长、中原等城市群发展,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有序开展新生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培育,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范围扩大到2个省246个城市(镇)。
五、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反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我们坚持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不断深化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国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
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稳步推进“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主骨架建设,一批重点领域标志性项目加快建设。互联互通取得新进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3500列。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签署了50多份政府间合作协议。
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建立健全部际协调、委省协同、政企协同、驻外使馆联动、行业协会联动、产融对接等“六位一体”工作机制,有序推进印尼雅万高铁、中老铁路、中泰铁路、匈塞铁路、瓜达尔港等重大项目,带动中国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
不断扩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国务院出台吸引外资20条措施,95%以上的外商投资项目由核准改为备案管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修订实施。98%以上的境外投资项目改为网上备案,加强对外投资活动真实性合规性审查,引导对外投资健康有序发展。稳步推进企业外债登记制管理改革,健全本外币全口径外债和资本流动审慎管理框架体系。
六、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持续提升
加快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努力增进民生福祉,是党和政府责无旁贷的庄严使命。我们注重统筹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着力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国务院印发实施“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编制出台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在22个省(区、市)全面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开展贫困地区水电矿产资源资产收益扶贫改革试点,加大以工代赈投入力度,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持续加大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和川陕、大别山等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支持力度,大力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编制“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组织实施共享服务提升工程。支持中西部地区建设就业社保服务设施,在地方建设了一批公共实训基地和职业技能实训设施。扎实推进保障房建设,如期完成各年度棚户区改造任务。
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措施,建立健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实行能耗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开展省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在福建、江西、贵州3省开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创新试验,推进102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做大做强节能环保产业。建设性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努力发挥全球气候治理的引领作用。
七、精心编制实施“十三五”规划《纲要》,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年目标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创新思路、上下结合,聚众智汇众力,精心组织编制实施“十三五”规划。
有序推进规划编制。在全面评估“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深入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创新举办问计求策系列活动的基础上,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完成“十三五”规划《纲要》。
完善规划体系。注重双向衔接、双向促进,加强规划间的统筹协调,指导各地《纲要》与国家规划的衔接,推进22个重点专项规划如期编制完成。
全面创新规划实施机制。中办国办印发《建立健全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机制的意见》,在原有规划中期评估和规划终结评估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规划纲要年度监测评估,全面推进“十三五”规划的落地实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探索实践充分表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伟大斗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进一步推进改革发展,必须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我国发展航船沿着正确航道破浪前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