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力:中国模式的巨大政治优势(2)

凝聚力:中国模式的巨大政治优势(2)

摘要: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费正清带领史华慈、布兰特、赵国钧等年轻学者在哈佛大学开创了系统的中共学,提出了有关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主义的重要观点,积极主张承认新中国。费正清等人的中共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和政治影响。1955年,费正清等在哈佛大学正式成立东亚研究中心,标志着美国学界以中国共产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研究为核心的中国学正式形成。哈佛大学成为“国际中共学”研究和比较共产主义研究的学术重镇。从此,哈佛大学的中共学持续发展,一代代学者接力研究,在国际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史华慈

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理论主体性

史华慈是费正清在哈佛大学指导的博士生,毕业后留校从事中共研究,终其一生,专注中共思想史研究。史华慈在博士论文《毛泽东崛起之前的中国共产主义》中明确提出了“毛主义”概念,认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大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1952年,布兰特、史华慈和费正清编著了《中国共产主义文献史》,论证中国共产主义形成发展的过程。史华慈、费正清的“毛主义”论突出强调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的理论的创新性,认识到了中国革命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列宁主义理论的吸收和发展。

史华慈强调中国革命的主体性。中国革命是对中国共产主义基本性质的判断,也是美国政界、学界等关注的热点问题。二战后,美国政府面临着对华政策的调整,政界、学界、新闻界有过多次有关对华政策的争论,中国共产主义的基本性质是其中重要的问题。当时,政界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中国共产主义是苏联共产主义的扩张,是莫斯科的阴谋,北京是莫斯科的傀儡。他们担心:如果中共在这场斗争中取胜,中国就将变成苏联的傀儡,苏联就会在实际上控制亚洲。费正清认为,发生在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不是苏联的阴谋,是毛泽东等人自主开创的“中国式的共产主义”。史华慈通过“毛主义”概念突出强调了中共革命的自主性。他提出,“毛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联姻的结晶,但这个新生儿一定是有自己的独立性”;“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有主见的开拓性的理论家,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阵营之内有自己独立的理论的自主权”。他还明确提出了中共的理论自主性和理论独立性这些重要观点,认为中国共产党创新发展了自己的革命理论,具有革命理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史华慈和费正清认为中国革命不是由外部传入的,不是苏联共产主义势力的扩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正是他们提出要区别对待苏联共产主义和中国共产主义,主张不同的对苏政策和对华政策的理论依据。

史华慈认为,中国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不仅发生在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不是苏联的阴谋,而且“中国式的共产主义”具有强大的中国性。史华慈深入研究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49年,史华慈在《远东观察》杂志撰文《马克思和列宁在中国》,定义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使马克思主义适用于中国的实际和文化”。史华慈看到了中国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强调了中国文化和中国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和中国结合的两个主要方面,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较为全面。

史华慈和费正清在西方学界较早地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系统性研究。他们强调了以中国文化和中国实际为基础的中国革命理论的主体性,这种认识和态度代表着西方学界的认识深度和研究水平。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