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雅华:“一带一路”的历史文化内涵

林雅华:“一带一路”的历史文化内涵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一带一路”并非一个封闭的孤立体系,而是一个开放的合作体系。“开放包容”“互学互鉴”——这一植根历史、面向未来,立足中国、朝向世界的提法,鲜明体现了“一带一路”总体设计中深厚的历史情感与文化情怀。

当今世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活跃。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格局日益显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不断撼动旧有的“丛林法则”,成为新时代的发展主流。不过,由于经济发展结构的不平衡,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激化了全球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进一步加剧了地区间的不平衡态势,导致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地区冲突日益增多。“逆全球化”的思潮开始抬头,恐怖主义、核弹危机、难民潮等亦在不断威胁世界和平、发展和稳定的大局。面对这一系列深刻的矛盾、冲突和问题,人类应当向何处去?发展之路在何方?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为世界和人类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整套“中国方案”。在刚刚结束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我们看到了这一“中国方案”在“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中大放异彩。中国有决心、有信心通过“一带一路”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这与其说是一条路,不如说是当代中国贡献给世界的重要哲学范畴与思想理念——对话而非对抗、合作而非博弈、共享而非独霸、共赢而非零和。

因此,在“一带一路”的“丝路精神”之中,不仅蕴含着中国深入推进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责任感,同时也蕴含着中国进一步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创建“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使命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一带一路”并非一个封闭的孤立体系,而是一个开放的合作体系。“开放包容”“互学互鉴”——这一植根历史、面向未来、立足中国、朝向世界的提法,鲜明体现了“一带一路”总体设计中深厚的历史情感与文化情怀。它一方面建基于对世界历史与人类文明的分析省察,另一方面有赖于对民族历史与中华文明的反思传承。

文明视野 历史情怀

不同文明间的封闭隔阂,阻碍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仅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例,纳粹德国在面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不同种族的文明差异时,采取了极端手段,引发了人类历史上的深重灾难。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在沉痛审视二战历史教训之后,指出:要克服现代文明危机,必须从“以主体为中心”转变为“以主体间性为中心”。也就是说,要将封闭一元的单文明主体,扩展为开放多元的多文明主体。只有在不同文明主体之间的“交往行为”逐渐走向深入之时,文明的交流对话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当然,交往的前提,是对差异性的宽容,对不同文化历史的尊重。当前,持续的恐怖主义行为,正以其暴力表达,威胁着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究其根本,仍是西方扩张型的文明,未能真正与非西方的文明之间达成有效的沟通、交流与对话。文明的隔阂与交流的闭塞,所导致的将是普通个体的灾难。正像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中所写,“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我而鸣”。因此,化解文明冲突的最有效方式,并非以暴易暴,而是在尊重彼此文明差异的前提下,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并在积极的互动中,找寻最大公约数的彼此认同。

不同文明间的包容互鉴,推动了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每一种文明都在其复杂而丰厚的历史传统中,孕育出了独特的文化精神与文明形态。这一文明形态又是由无数鲜活的生命构筑而成。因此,伴随着人类生命活动的变化流转,不同文明注定如同涌动的水流一般,相互交汇,相互激发,进而促进自身文明的更新重建。例如,在古埃及末期,埃及文明散播到了爱琴海流域,促成了克里特文明的崛起,进而塑造了古希腊灿烂的文化。在希腊化时期,文明的中心转移到了欧亚大陆交界处和两河流域,促进了东西方宗教的融合以及中东文明圈的形成。西罗马帝国末期,古希腊、古罗马的经典作品,通过拜占庭流传到了阿拉伯帝国。其后阿拉伯世界的翻译运动,又使得西方古典文明的辉煌成果在中世纪得以继承,为文艺复兴时代的来临奠定了坚实基础……不同文明之间的交织融合,打破了单一文明封闭僵化的体系,为人类绘制出了一幅多元文明的绚烂景观。历史学家赫尔德曾指出,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很多不同的文化,创造了很多不同的文明,这是人类多元发展的根本属性。世界历史如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虽则枝干分叉,但是深没于土壤之中的却是彼此相连的根系。当前的互联网络,已经让不同文化传统中的人,超越了种族、国家、性别、年龄、阶层的障碍,由着共同的文明向往融合在了一起。在聚沙成塔的点滴分享与交流互动中,一种根植于多元文化基础的主体性力量正在不断生成,一种熔铸了多元文化特征的崭新文明样态正在不断形成。可以说,借助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不同文明之间的创造、参与、分享、融合,已经逐渐成为现实。技术进步推动了文明创新,文明间的包容互鉴丰富了人类的本质属性。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