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宇齐:愿我们的社会多些“笨人”

胡宇齐:愿我们的社会多些“笨人”

又到毕业季,各高校精心准备的毕业演讲,汇聚成一道靓丽的文化景观。日前,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017届毕业典礼上,著名作家刘震云作嘉宾致辞时指出,“我们这个民族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人,最缺的就是笨人。”

何谓“笨人”?刘震云没有直接阐释,我们不妨回归原文。他在致辞中感慨了“笨人”的对立面:投机分子、总抄近路。固然采用此种做法,“成功的人起码占80%”,但只利于自己。由此来看,他不赞同的,正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类“聪明人”一举一动都牵扯着利益的影子,从不做“多余”之事;私利即是唯一驱动,那么要抄“近路”,原则、信念、理想等等自然可以撇到一边。

与“聪明人”相对的,就是“笨人”。所谓“笨”,许是不问得失、只认真理,比如拒绝文物贩子“一麻袋钱”,将一缸银器捐给国家的普通农民何刚;许是不闻窗外事、只下“笨功夫”,比如在深深庭院里鲜为人知,一丝不苟重复单调工作的故宫文物修复大师;许是不计名利、执着攻坚,比如在茫茫戈壁中隐姓埋名,一辈子致力国防科技的科学家……仅以个人计,他们都算不得聪明,而且为这种“不聪明”坐得一生冷板凳、守得一生清贫。但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批简简单单、实实在在“不投机”、“不抄近路”的“笨人”,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得以稳健前行。

知者不惑。“聪明”与“笨”看似是两种人生选择,实有大小格局之分。当今社会,太多人习惯于耍小聪明,用狭隘精确的利益单位来争竞得失。可是,如果每个人都从自己出发选择“最优解”,那很可能会构成社会整体的“最差解”。更何况,这世上许多最宝贵的东西恰恰与计算无关。良善行为带给全社会的感动、“大国工匠”传递出的精神力量、科学家之于全民族的不朽贡献,如何是金钱、权力、职位所能衡量的?把生命的意义局限于一己之私,那必然会裹足于“戚戚”的泥淖,没有大写的人格,也注定体会不到笃定充实大写的人生。

曾国藩尚“拙”,认为“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钱穆坦言,“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诀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劲”。“笨”,某种意义上是选择了更加宽广深厚的人生。做个“笨人”又何妨?以这样的姿态行走,也许会慢一些,但一定会走出一条更踏实的路。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