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领头羊”

通州: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领头羊”

摘要:运河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表面是一条河,是一个线性的区域,但实质上它是一种制度、一种文化、一种生存方式、一个知识体系。进行运河学的研究,尤其是进行跨学科研究,是深化运河研究的必要路径。

日前,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就推动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利用工作发表重要意见。他强调,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进一步擦亮世界认可的国家文化符号。

早在2014年中国大运河就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世界运河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后申遗时代,如何更好地保护、传承中国大运河内在的文化价值?

通州应起带头示范作用

举世闻名的中国大运河是北京第七处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北京段全长82公里,横跨昌平、海淀、西城、东城、朝阳、通州六区,沿线文物等级高、分布密集、时代跨度长、类型丰富,既是明清北京城连接西北部园林的纽带,也是古代中国连接南北方的大动脉,现在还是连接北京中心城与副中心的项链,地位重要。

2017年2月24日,国家总书记习近平在视察北京通州时,对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大运河生态环境等问题做出重要指示。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在杭州视察京杭大运河时指出:运河是人类智慧的创造,今天的大运河,是我们对历史遗产的再创造。人居的生命力不仅在于保护,也在于创造。我们今天要用好用活大运河这笔丰厚遗产。

2017年的全国政协主席会议决定:将《建设大运河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提案列为副主席带队督办调研的14件重点提案之一。

蔡奇指出,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大运河北京段纵贯千年,横跨六区,在北京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见证了城市的沧桑巨变,承载了宝贵的文化记忆。传承保护好大运河文化带,是中华文明传承延续的一件大事、好事。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责无旁贷,作出贡献,起到带头示范作用。

依据城市发展规律保留文化遗产

运河的历史就是通州的历史,通州依运河而生,依运河而繁荣。通州区文化委主任王立生表示,城市副中心必须要有很高的文化品位,传承好历史文脉,否则就达不到总书记要求。大运河文化就是城市副中心的灵魂,必须把城市副中心建设与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亲水空间要融入文化元素,使居民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包括桥如何改造都要有文化体现,总之,就是要在城市副中心建设各个方面体现文化”。

在北京市文物局局长舒小峰看来,北京作为一座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城市,先有“城”后有“都”,今天之所以越来越重要,是北京由“城”变“都”决定的,“比如中轴线,九坛八庙,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等,地方城市没有这样的特点。比如曲阜的孔庙是家庙,而北京的孔庙是皇家祭祀的,只有首都才有。”

因此,不能忽视城市作为首都的历史作用,要重点保护那些曾保有都城功能并最终留下来的若干历史遗迹。北京历史上的一些重要遗存,都应该尽最大可能保护下来并传承下去。另一方面,也不可能把北京城市发展定格在某一个时期,某一个瞬间。“就像一个人,不能因为婴儿时期非常可爱,就不让他长成少年、成年。北京是一座活的城,就应允许正常、健康的新陈代谢,当然不允许恶性的突变,就像突然摘掉某个器官,我们要把握一个城市的发展规律,留住它最重要的记忆。”舒小峰对记者如是说。

在保护遗产的基础上发展文创产业

就整体而言,大运河通州段是重点。要结合副中心规划建设,彰显蓝绿交织、水城共融城市特色;规划建设好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运河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将大运河文化带打造成标志性文化品牌。

运河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表面是一条河,是一个线性的区域,但实质上它是一种制度、一种文化、一种生存方式、一个知识体系。进行运河学的研究,尤其是进行跨学科研究,是深化运河研究的必要路径。

北京物资学院运河文化研究所所长陈喜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搞好运河文化研究不是一件易事,没有调研就没有科研,研究所将致力于做深入性、系统性、对比性、实用性研究,应结合学术人士的智慧,加强相关产业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重视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并实现资源共享,努力打造运河文化的独特性。“开展通州运河文化带建设,既要确立以文化遗产保护为先的建设理念,发挥运河文化带遗产功能,又要传承并弘扬运河文化,大力发展运河沿线的文化创意产业。”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