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深化改革铸就新成就(4)

刘伟:深化改革铸就新成就(4)

以“四个全面”总布局破解新的发展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仅在经济改革方面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保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而且通过全面深化改革,通过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切实提升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实现了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贯彻了新发展理念,保证了长期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总体而言,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经济持续增长具有良好的支撑基础和条件,经济结构呈现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

当然,也必须看到,尽管我国经济保持了高水平的发展,但当前国内外的经济政治形势多变,经济增长依然蕴含着多重风险。从短期来看,资产泡沫问题依然显著、局部风险不断扩大、债务的结构性风险日益突出,有侵蚀经济基础的可能,处理不好可能引发风险扩散,这也说明稳中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依然有待加强。从长期来看,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并没有解决,民间投资增长下滑压力仍然存在,结构转型压力依然较大,创新能力亟待提升……因此,我国经济可能呈现出“短期稳中向好”和“长期结构问题”并行的情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破除改革进程中的种种壁垒和障碍,总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教训。要认识到,无论是所谓“拉美漩涡”“东亚泡沫”,还是“西亚北非危机”,共同点都在于进入中等收入阶段面对变化的条件所带来的新挑战,未能以新的发展理念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而难以有效形成发展中的公平与效率,导致社会既不稳定,发展也不具可持续性。这些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创新滞后,在经济制度上未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市场失灵的同时政府失灵;在政治制度上未能推进民主与法制建设,市场主体的私权不被保护,政府官员的公权不受规范,导致权钱交易的“寻租”现象普遍,既无公正又无效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通过“四个全面”总体布局,不仅坚定了全面实现小康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目标,而且在经济、法治、政治等多方面的制度创新上做出布局,为未来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破解新时期新阶段的发展难题,必须始终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得出正确结论。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作者:刘伟,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