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中国》第四集《公正司法》(上)解说词(2)

《法治中国》第四集《公正司法》(上)解说词(2)

摘要: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始终致力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

【解说词】

司法责任制改革,以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完善司法责任制、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和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等四项改革为主要内容,瞄准的正是司法体制机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改革确立新的体制机制,实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由于改革事关重大,中央决定在部分省市先行试点。

员额制,是整个司法责任制改革的基石。通过员额制改革,把司法队伍中的优秀人才选入员额,实现法官检察官队伍的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入额就要办案,办案就要负责。

上海,是司法责任制改革第一批7个试点省市之一,也是甘当司改“燃灯者”法官邹碧华生前工作的地方,他参与起草的《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修改稿上,密密麻麻的修订,记录了改革的探索历程。

【同期】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院长 崔亚东

我们力求这个方案,符合中央的顶层设计,符合上海的司法实际,同时,又是可复制可推广。

【解说词】

王亚琴,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法官,从事法院工作30多年的她,又要面临新的选择。按照改革要求,进入员额的标准是办案实绩。要不要通过新的遴选程序进入员额,到一线办案,她一直思考着,一时拿不定主意。

改革前,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有法官职务身份的人员274名,占全院总人数的50.6%。根据上海市首批员额不能超过33%的红线要求,二中院首批入额数仅有173人,意味着还有101名法官将不能入额。

【同期】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 法官 王亚琴

当时我跟院领导交流了以后,后来我想作为一个老同志,首先要表明支持司改的一个态度。抛下其他方方面面的顾虑,首先应该去参加考试,不管这个结果如何。

【解说词】

为了让优秀的法官脱颖而出,上海市将考试设定为自愿报名、笔试、面试、民主测评和法官检察官遴选(惩戒)委员会的陈述答辩等5个环节,如同过五关斩六将。

【同期】上海市法官检察官遴选(惩戒)委员会 主任 沈国明

这次新设立这个遴选制度,也是希望遴选委员会在专业方面能够帮助把关,按照好中选优的原则来进行遴选,进一步提高法官检察官专业化的水平。

【解说词】

凭借30多年的办案经验、稳健的心理素质和扎实的功底,王亚琴最终顺利通过遴选面试,成为一名员额法官。

截至目前,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已经在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推开,省以下的法院检察院实现了全覆盖。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改革以来,全国共遴选进入员额的法官12万多名、检察官9万多名,优质司法资源配置到了办案一线,为落实司法责任制打下了坚实基础。

青海西宁。这位正在开庭审理案件的法官叫李成玲,作为青海省第一批考入员额的90后法官,李成玲感受到了司法责任制改革所带来的压力。

【同期】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人民法院 法官 李成玲

因为之前有些自己拿不准的案子,可能就想,我就先这么写吧,写完以后反正有庭长、院长给我把关,我也不担心,但是现在每一份裁判文书,包括撰写的时候你要去收集大量资料,慎重地考虑裁判结果,无数遍地要进行核稿,所以法官责任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