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2)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2)

二、坚持问题导向,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紧紧把握和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现实而急迫的需求。

将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也是坚持和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在充分肯定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向好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相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相比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不足,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四个相比”全面系统地揭示了当前中国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以“相比人民群众期待”而言,应该看到,在我国现有发展水平上,社会上还存在大量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对社会不公的问题反映越来越强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然要求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必然要求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2015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的审议时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每一位领导干部、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要增强法治观念、法律意识,坚持有法必依,善于运用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让人民群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徇私枉法的要严肃问责、依法惩治。”在近年来的司法实践中,这些思想得到了初步体现,不少错案得到纠正,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很好的反响。

从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入手,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绿色福利、生态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重要的民生福祉;必须把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牢固树立生态为民、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的理念,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当前,一些地方存在雾霾频发、垃圾围城、饮水不安全、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等环境问题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社会极其关注,群众反映强烈。针对于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强化环境保护督察,坚决向污染宣战,下大力气解决民生之患、民心之痛。两年来,各地把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民生工程,全面进行整改,中央环保督察组分批次全覆盖进驻地方,环境保护形成高压态势,成效前所未有,一些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人民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三、狠抓全面从严治党,为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坚强力量保证

党自身状况的好坏决定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实践效果。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4月19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人民群众最痛恨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最痛恨各种特权现象,这些现象对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具杀伤力。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我们必须下最大气力解决好消极腐败问题,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提高,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果,人民群众给予了很高评价。

整治党内“四风”形成破局之势。一段时期以来,党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愈演愈烈,为广大老百姓深恶痛绝,严重伤害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侵蚀了党的执政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抓住改进作风这个主题,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将杜绝“节日腐败”成为反对“四风”问题的有效突破口。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使出“撒手锏”,于节日前后点名道姓通报典型案例,加大对案件的公开力度;集中曝光典型问题,对违法违纪者形成了有力震慑。一大批多年积累的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得到有效化解,一大批信访积案得到切实解决。

“打虎拍蝇”的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拳反腐,成效显著。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问卷调查显示,93.7%的领导干部、92.8%的普通干部、87.9%的企业人员、86.9%的城乡居民对中国反腐败表示有信心或比较有信心。其中,巡视效果明显提升是十八大以来反腐一大亮点,充分发挥了震慑、遏制和治本作用,成为反腐败斗争的一把“利剑”,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有力支撑。

完善党内法规扎牢制度笼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一系列法规相继颁布实施,党内法规不断完善,更好发挥了管党治党“法宝”“重器”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观点,蕴含着鲜明的人民立场。他指出,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根基。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从严治党必须依靠人民。强调,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意见是我们最好的镜子。真正有效反腐败不能只依靠专门机构,以少数人对付多数人;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用多数人防范少数人。在今年7月26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他指出,全党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可以看出,这些重要论述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深厚的人民情怀、鲜明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的深刻体现。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道路系列论述研究”[14ZDA003]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