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教师在育人一线 一流人才创一流成果

一流教师在育人一线 一流人才创一流成果

——浙江大学牢记总书记嘱托培育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

摘要:国有成均,在浙之滨。浙江大学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

浙大青年科学家指导学生实验。浙江大学周立超摄

浙大校园一角。浙江大学周立超摄

浙大学生参加水上运动会。浙江大学周立超摄

数读浙大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远眺。浙江大学周立超摄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浙江大学的足迹】

国有成均,在浙之滨。

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

钱塘江畔的浙大师生正牢记历史使命,勇担时代责任,全身心投入到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伟大实践中。依靠改革激发活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培养一流人才、创造一流成果,用实际行动回应总书记的嘱托。

激励一流教授登上讲台

近年来,诞生于浙江大学的一项项科学成果频频进入公众视野:全国第一对乒乓球对弈仿人机器人,第一套悬浮三维成像系统,第一次实现可见光波段的生物隐形,第一条大型飞机数字化装配生产线,第一套高精度计算机水转印装置,第一次实现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在ESI学科排行榜上,浙江大学有18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学术机构前1%,8个学科进入世界前100位,5个学科进入世界前50位,科研体量与水平均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

高水平的研究,怎样转化成为高水平的课堂?“我们应该研究的是怎样促进科教互动,让高水平的研究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有效成为育人的力量。”浙大校长吴朝晖说。浙江大学曾历经三次大讨论,探索研究型大学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浙大聚焦的问题之一。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研究者,每一个研究者都是老师。”在考察了浙大的学生培养环境后,英国爱丁堡大学副校长杰里米·布拉德肖教授想起了爱丁堡大学这个流传很广的育人理念。基于共同的培养目标,2015年5月20日,爱丁堡大学正式与浙江大学共同宣布,设立联合学院共同开展生物医学本科学位教育。

尊师重教之风,在浙大传承至今。学校通过一系列政策设置,保障和鼓励高水平教师站到教学一线。

“必须为本科生上课,连续5年。”2009年,全球排名第8位的化学家彭笑刚教授全职加盟浙大时,浙大校长欣然应允了他提出的这一“条件”。他成为化学系“物理化学”课的主讲老师。

事实上,浙江大学已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第一等教授”上讲台的政策。2016年,浙江大学又有一项首创的人事聘任规定出台:对于院士、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在岗位聘任时明确提出承担本科教学或研究生核心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每位高水平教授,必须和院系约定年度教学工作时数或基本教学工作量,如果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薪酬待遇将按比例扣减。

“一位教授的科研水平,只说明他是否具有任职资格,教学才是他真正的使命和工作。”基础医学院院长欧阳宏伟说。2011年起,浙大开设了全国第一个生物医学本科专业,在国家试点学院的项目支持下实施改革探索。2016年夏天,首届20位同学完成本科阶段学习,16人获得世界一流名校全额奖学金攻读博士,两人跨界读心理学和计算机信息学硕士,“一个神奇的班”的故事在浙江大学传为美谈。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