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教师在育人一线 一流人才创一流成果(2)

一流教师在育人一线 一流人才创一流成果(2)

——浙江大学牢记总书记嘱托培育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

摘要:国有成均,在浙之滨。浙江大学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

鼓励一流人才扎根基层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把基层作为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立德树人要求我们树什么样的人?我认为,一是有家国情怀的人,二是有担当精神的人,三是有引领能力的人。基于学生成长的需求,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浙大党委学工部部长邬小撑说。

苏凯麒,浙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2017届博士毕业生。他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6篇,其中4篇是仪器仪表学科最高级期刊。这位优秀的博士生最终选择去山西做一名选调生。近年来,浙大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学生赴基层就业。同是今年毕业的电气工程学院博士生胡辉勇,马上要去江西做选调生:“基层工作是最丰富、最生动的实践,是检验我们求学20余载最好的试金石。”心怀天下的报国情怀,在浙大校园蔚然成风。

姚玉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眼科主任,20世纪90年代,他赴日本留学后婉拒国外名校工作机会,回到祖国。回国后,他致力于眼科角膜移植的研究与创新,独创的角膜移植术,成功解决了排斥反应这一难题。姚玉峰说:“中国现代医学的发展还刚起步,千千万万的角膜病患者等待学有所成的专家来救治。选择回国,我义无反顾。事实也证明,回国让我的技术有了广阔的用武之地!”浙大师生为身边有这样一位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典范而感到自豪。

浙大党委书记邹晓东说,姚玉峰同志的先进事迹充分表明,远大的理想抱负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始终是知识分子应有的情怀。他表示,学校党委将以学习宣传姚玉峰同志为动力,进一步树立一流意识、一流目标、一流标准,提高整体办学水平,更好地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需要。

创造一流的育人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如今的浙江大学让所有校园中的职员都变成良师,全员育人。

浙大提出建立“新生之友”寝室联系制度的建议,要求浙大教师、干部自觉主动担任“新生之友”。“新生之友”寝室联系制度一启动,一大批教授、机关管理人员踊跃报名。启动仪式上,每位到场的“新生之友”都与所联系的寝室成员相互认识、互留电话号码和邮箱。越来越多关心教育、关心学生的浙大教职工参与到“新生之友”寝室联系活动中。浙大“新生之友”的名单中包括了全体校领导、院士、973首席科学家和长江学者等。这些优秀学者与新生寝室建立联系,以自身的人生经历与学术品格,启迪与引导新生。

全国第一条学生街,日前在浙江大学“开张”,这是一条完全由学生自我运行管理的“长街”——20个空间,自我制定目标,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这是一个浙大首创的学生文化空间项目。开街仪式上,校领导对入驻的学生团队说:“空间很小,世界很大,走出你们自己的路吧。”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