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麻雀学校”看农村教育城镇化(3)

从“麻雀学校”看农村教育城镇化(3)

摘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农村人口绝大部分都要城镇化,农村孩子当然也要城镇化,农村教育当然也要城镇化,而且立足“三个面向”,立足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农村教育城镇化应该先走半步,用教育的现代化拉动国家的现代化。

从“三个面向”看农村教育城镇化

当然,肯定农村教育城镇化,绝不是说现在的农村教育城镇化没有问题。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农村教育城镇化的问题比成就更大。

首先,教育领域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出现偏误。现在的教育均等化重物不重人,按传统乡镇、行政村的区划进行投入,导致农村地区校舍大量空置,而县城学校拥挤不堪,七八十人的大班额非常普遍,百人以上的巨型班也不稀奇。很多县市,农村学生进城现象已经持续多年并且愈演愈烈,但是一些地方宁肯搞房地产搞到库存严重的程度,也不肯根据学生数量建设学校。

这种现象背后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公共服务均等化,服务对象是人,服务要随人走,经费要随学生走,学校要随学生走。地方政府应切实把农村教育的投入重点转向农村教育城镇化,转向进城读书的农村学生,确保进城学生有学上、上好学,家庭负担不增加,食宿交通有保障。

其次,教育城镇化跟不上人口城镇化的步伐。县域城镇学校学生拥挤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相当多的农民工子女不能随父母流动,只能以留守儿童身份在老家城镇读书。

如果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得到真正落实,县域城镇学校的压力将大大缓解,农村教育城镇化将实现巨大飞跃。加快农民工市民化,优先解决农民工子女随父母进城读书,是对一代人负责,是对历史负责,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成败优劣,应该放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优先的位置上予以决断决行。

第三,教育理念的含混,影响了对农村教育城镇化的态度。教育理念决定教育体制和教育行为,但是近些年来教育理念先后陷入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争、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之争两个泥潭,激辩如何拉车,忘记抬头看路。

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就是中国教育的宗旨,就是中国教育的方向,就是中国教育的核心理念。立足“三个面向”看农村教育城镇化,就不会犹豫、摇摆。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农村人口绝大部分都要城镇化,农村孩子当然也要城镇化,农村教育当然也要城镇化,而且立足“三个面向”,立足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农村教育城镇化应该先走半步,用教育的现代化拉动国家的现代化。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