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利军:探测引力波的百年之路(2)

摘要:从爱因斯坦伟大的预言,到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矢志不渝的求索,“引力波”的探测是一场跨越百年的接力。百年来,引力波的身影总是显得“虚无缥缈”,但在这个顶级世界难题的漫长求索中,科学家从未放弃过自己的努力。正如麻省理工大学的校长所说:“基础学科是辛苦的、严谨的和缓慢的,又震撼性的、革命性的和催化性的。没有基础科学,最好的设想就无法得到改进,‘创新’也只能是小打小闹。只有随着基础科学的进步,社会也才能进步。”

在之后的70年代,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美国麻省大学的两个人,Taylor教授和他的学生Hulse发现了一对脉冲星系统。什么叫做脉冲星?就是说某一颗恒星,有点像灯塔,它在旋转的过程当中,当信号扫到地球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当离开地球的时候,我们就探测不到,好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信号,我们称之为脉冲信号。这一类天体通常是中子星。Taylor发现了一类很奇怪的双中子星或者说脉冲双星系统。因为通常的脉冲星系统的周期是非常精确的,但是这个系统的周期在逐渐减小。当时他就想不明白,最后突然来了灵感,说因为这是一个非常致密的脉冲星系统,所以很可能在旋转的过程当中有比较强的引力波产生。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测,同时从理论的角度对他们的观测进行了拟合,发现理论跟观测结果是完美符合的,所以就间接地探测到了引力波。

我们现在知道,不仅仅是双中子星,双黑洞也存在着这种比较强的引力波。在之后的70年代,也有两个人,一个是麻省理工Weiss, 一个是Forward,他们想到可以利用Michelson干涉仪来测量引力波的存在。具体的测量原理非常简单,就是说一束激光进来,如果它的位置没有变化的话,分成两束最终被反射回来,它们所形成的强度不会发生变化,但是如果距离发生了变化,所对应的相位发生变化,我们所观测到的强度也会发生变化。如果一束激光一直在反射合并,它的强度没有发生变化,那证明没有引力波经过;那如果发现它的强度发生了变化,就可以间接推断出引力波的存在。最终探测的强度与臂长是有关系的。所以如果我们把臂长做得非常长,这就相当于把信号放大了,那么,尽管引力波的信号比较弱,最终还是有可能被探测到。

图片6

后来美国的LIGO探测器的臂长就做得非常的大,这是(图片6)激光干涉探测仪的实验图。LIGO计划是在1992年由美国的自然基金委员会开始资助的,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的引力波探测项目,是由加州理工和麻省理工的人建造的。麻省理工的人提出了探测的方法,加州理工在设备制造方面有非常强的技术,强强联合,最终有了这个项目。LIGO包含了两个探测器,一个是位于美国的华盛顿州Hanford城市,另外一个位于美国的路易斯安那州Livingston城市。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